第1章 泊頭鎮來了大部隊(1 / 1)

泊頭鎮,位於滄州的南部,因大運河碼頭的繁華而聞名。東有津浦鐵路,西靠京杭運河,中有南皮縣至交河鎮的官道通過,處在水陸交叉的十字地帶。

南來的北往的,水路的陸路的,多會停泊於此。數度風雲變幻,朝代更替,曆經2000餘年,泊頭鎮依然是車水馬龍,人聲鼎沸。

1950年的冬天特別冷。幾場雪下來,時至11月底,泊頭鎮的溝溝坎坎、水灣灘塗已是冰天雪地一片。大運河上也結了一層厚厚的冰,從事漕運生意的商賈不得不停下了水路活計,十幾艘大船凍在了泊頭鎮的碼頭裏,根本無法移動。

這年的12月2日,一支解放軍的大部隊,浩浩蕩蕩的開進了泊頭鎮,並駐紮了下來。

因我家院落較大,又近碼頭,這支隊伍的一個團部便住在了我家裏。

我家是一座兩進門的四合院,開東南門。整個院落從南至北,依次是倒座房、大堂、大堂兩側是書房和二進門,二進門的兩側有東西廂房,最裏邊坐北朝南的是正房,正房的兩側有耳房。就是這麼個大院子,在整個泊頭鎮還不算最好的,又大又氣派的還有李家大院、崔家大院、佟家大院。

我家經營的是藥鋪和診所生意。在東西大街的中部,那個叫“保康堂”的診所,就是我家開的。左診所右藥房,後邊還有十幾間住所。店裏夥計占了兩間,餘下的有得放些雜物,有得一直空著。

大部隊的醫院看上了這個地方,經與我爸協商,把我家診所和後邊的七間房子倒騰了出來,作為隊伍上用。我家診所和藥房就暫時合用一處。隊伍上還在門頭掛了一個牌子:一八零師醫療院。

進駐泊頭鎮的是180師。本來正在四川川西剿匪,因朝鮮戰爭全麵爆發,才奉命開到滄州古運河的泊頭鎮集結整訓。

180師,下轄538、539、540三個團。住在我家的是539團,家裏的大堂設為團部。團長王至誠,政委韓啟明,政治部主任李全山,參謀長周複幸。

提起泊頭鄭,指的就是我家。是開診所的我的曆代祖宗掙來的名號。到了我爸這代,爸媽生了三個兒子,媽媽常常為沒有生個女兒而惋惜。我是家裏的長子,取名鄭健,今年16歲。二弟鄭爽,三弟鄭平,分別是13歲、12歲。

看世間動蕩,戰亂不斷,在三歲半那年,我爸花重金在滄州城裏請來一個拳師,讓我拜師習武,重點習練八極拳。這些年,我們哥仨一直得到周師父的言傳身教,受益匪淺。

別看我才16歲,卻長了一個1.78米的個子,體格健碩,身手敏捷。加之醫藥世家,耳濡目染,也習得了不少的醫藥知識,尋常藥方,包紮處創不在話下。因為好動,又喜張揚,身邊時常跟了劉成傑、田大壯、佟春蘭、王招娣、田文娟等一眾小夥伴,所以 ,從小就是泊頭鎮名副其實的孩子王。

這些日子,眾夥伴時常出入我家和診所,動不動就圍著539團正在集訓的營、連隊伍轉,混個臉熟,知名知姓,自不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