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貧窮的西山(1 / 1)

1992年的中國,改革開放過去14年了,距離西山省實行分田到戶已經過去十年了,各家都有了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和鍋碗瓢盆,困擾了數十年的吃不飽問題可算是從根本上得到了解決。西山省從古至今都是中國貧瘠和落後之地,十萬大山困住了那裏人的腳步,閉塞的交通禁錮了許多人的思想。在中華燦爛的五千年曆史長河中,湧現了一批又一批的遷客騷人,文化典故,但是對於西山省來說,讓大家最熟知的可能也就那幾個略帶貶義的成語吧。

雖說西山省窮了幾千年,但是隨著新中國的建立,改革開放的施行,西山省也在慢慢改變它在大家心中的形象,慢慢的變得富有。在西山省的西部,有個叫做郎城的城市,朗城是個煤礦之城,地底下據說有幾百億噸煤炭。煤炭作為國家的重要能源儲備,是不允許私人私自開采的。但是有一些膽子大的人會在晚上去偷采,他們在山上挖了許多的洞,當地人稱之為煤洞,深的有二三十米,淺的有兩三米,有些樹林茂密且煤炭資源豐富的山上全是這種煤洞,密密麻麻的。

在朗城的一個叫泵井的小山寨裏,夜裏,一家劉姓人正在門口焦急的等待著一個小孩的降生,根據當地的習俗,哪家都事情全寨子的人都在,劉家也不例外。這家的主人叫劉耕,劉耕的妻子叫張二妹。正是深秋時節,朗城的地裏已經開始有霜了,再加上西山省潮濕的氣候,夜裏一陣風吹過,在場的人凍得瑟瑟發抖。為了方便寨子裏的人取暖,幫忙的人在門前的空地上燒了一堆炭火,隨著寨裏的人陸續到來,那堆柴火已經圍滿了人,隻能再生一堆火,幫忙的人看了煤炭不太夠,於是就地取材,幾個年輕漢子三下五除二就把劉屋前麵的那棵老秋樹給放倒了,沒幾分鍾門口就生起了一堆柴火。可能是秋樹年紀老了吧,樹幹已經幹枯了,用它燒的火異常的旺盛。朗城雖然是個煤城,但是朗城的各地煤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煙特別大,特別嗆人。看著這麼旺的柴火,旁邊的炭火顯得黯淡了,再加上濃烈的煤煙味,圍在炭火前麵的人都擠著去柴火旁。柴火的火光照在裏屋的門上,火意穿過前屋,讓在門口焦急等待的人也多了幾分暖意。

那會兒電網還沒連接到泵井寨,每家每戶到夜裏都用煤油燈和蠟燭照明,這兩者相比煤油燈更加經濟實惠,蠟燭一般都是有大事的時候才會使用的,比如劉家現在的這種場合。劉家每個屋子裏都點了蠟燭,即使沒有人的屋子也點了一根。堂屋裏的燭光最為耀眼,可能是由於“先生”的“法陣”需要,所以多點了幾根蠟燭。因為張二妹肚裏的小孩遲遲沒有出生,劉耕隻能去找村裏的“先生”做法,祈求平安。“先生”先是在點燃一把香插在大門口,接著點了幾根蠟燭放在不停的方位,一邊跳著舞,一邊念著“咒語”。

泵井寨是一個在半山腰的小寨,寨子底下有條河,寨子頂上有幾塊大岩石,岩石表麵由於常年風雨的侵蝕,上麵溝壑縱橫,形成一些紋路,再加上岩石上麵那一片樹林,整個岩石看著就像一個老人飽經滄桑的臉。岩石下麵有一股清泉,泵井寨的人祖祖輩輩都靠這股清泉洗衣做飯,也是因為這股清泉,這裏才聚居了幾代人,劉家的祖上也是因為這股清泉才選擇遷到此地。山上的岩石由於地質變化,有的地方已經開裂了,為了防止巨石滾下山,泵井寨的人會定期上山,用碎石加灰漿填補裂縫口。已經沒人記得是從何時開始的,寨子裏的人隻記得上輩人要傳給下輩人,把這件事情代代相傳。因為寨子坐落在半山腰上,山的坡度又比較陡,建房子的地基都比較小,很少有人家有院子,像劉家這類能夠生起兩堆火的人家,寨子裏並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