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稍微長的後序~
首先說說荀攸的形象: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荀攸(大侄子!)。他身上所展現的不論是對理想的追求,還是低調謙虛的個性,都是很令我著迷的!
第一次看《三國誌》的時候,看到他的那一刻就喜歡上了他。亂世群雄璀璨耀眼,或多或少都找了人吹噓自己或者自己吹噓自己。
而荀攸沒有,就連最後死去時,他的《十二奇策》也沒有被流傳下來。大約是他囑托鍾繇不必大費筆墨來展露他的智慧吧。
鍾繇也就真的沒寫完(惱),但這恰恰合了荀攸的心意。都說最好的朋友是相知的,鍾繇的確很懂荀攸了。
我覺得可以用我在《飛鳥集》上麵看到的一句可愛的詩來描述他:
“我們蕭蕭的樹葉都有聲響回答那風和雨。
你是誰呢,那樣的沉默著?”
“我不過是一朵花。”
我所想象的他,可能帶有些許浪漫色彩吧!當然,三國本身就是浪漫的。
在這篇文中,荀攸也被我賦予了對朋友關心和照顧的一麵(自己想象的哈),因為曾經看《三國誌》的時候,看他和鍾繇的相處時,就有點感覺到了。
更者他兩次上諫都有一個人陪他,一次是郭嘉,另一次是賈詡,然後感覺他們私底下的交往也很多(因為是同事嘛),所以我會穿插一些小小的改編,也就是他們聊天打鬧的小情節~
所以在人設上,我讓小攸更加飽滿了一些~
然後是郭嘉的形象(別問我為什麼不先說荀彧(被打)):
郭嘉在很多人眼裏都是一個放蕩不羈的形象,有著魏晉風骨,很是蕭疏軒舉,宛若天上仙子。他的性格說實話,和李白有那麼一丟丟像,但李白不務實,他則是個實實在在的智囊~
大家想到他,都是覺得心疼心酸,在最好的年紀就撒手人寰,如此人才,確實讓人憐惜。
然而憐惜的原因隻有這一點嗎?
(說還有長得帥的給我叉出去!)
郭嘉最讓我欣賞的,其實是他對家國大事的鞠躬盡瘁(諸葛亮:交個朋友~)。
遠征烏桓的時候,郭嘉本身就身體不好,但他仍然跟隨曹操為他出謀劃策。一路上條件險惡、又沒糧食又沒水源,行軍急促。而他努力工作、操勞過度,最終患了惡疾,走了。
小說裏麵稍稍改編了一下,但在第六章的時候已經說到了郭嘉對國家大事的日夜憂慮了。
郭嘉作為曹操的臣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作為曹操的朋友,他竭盡心力相助,與他親密無間(不要多想~),是一位合格的朋友。
然而現在有很多文裏麵隻寫他的灑脫不羈,甚至出現了「淫亂」的現象,我不是很認同。
我心裏的奉孝,是可愛的,也是偉大的……
最後是文若(荀彧:終於說我了啊(惱)):
荀彧這個悲劇美人早已家喻戶曉了!不管是因為奇葩的名字(被打),還是帶有悲劇色彩的故事,都是很吸引人的。而他溫柔的性格和君子的形象,更加令人傾心~
荀彧在我心裏是一個兼具柔弱與堅強的人物,由此他很是可敬。
「柔弱」:這個「柔弱」其實說的是他溫柔的性格。「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便是對他最好的寫照。
要說更好的,還有潘勖寫的荀彧碑文裏的一句:
「高亮以固其中,柔嘉以宣其外。」
(這個「柔嘉」真的太戳我了!潘勖也太會寫了!!)
大致意思是說內心正義,外表溫和,他的尚書郎早就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啦!
而寫這句話的時候,很難不想象潘勖的心裏是怎麼想的。聯想一下文若的結局,潘勖如此寫,會不會有了一種別樣的意蘊呢?
而他的心情,也很複雜吧……
還有荀令留香,也體現了他一個君子的風采。雖說不能以香來評判一個人的性格,但能身上帶香的,我覺得都是溫柔的人(當然有點絕對,這是針對荀彧來說~)
要是魯智深身上帶香的話,emmmmm……
(被打)
好的不扯這麼多。
咱再從他和曹操的交談方式來看(這裏就不得不又扯到郭嘉啦!)
荀彧擅長用長句給曹操慢慢剖析形勢,逐步深入循循善誘,有一種孔夫子「溫文爾雅」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