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後記?徐清風×趙沁沅(1 / 1)

徐清風是在被送回府中的第三日時,聽見了趙沁沅自盡的消息。

徐府內,自徐清風小時就服侍在他身側的管家張伯,本是不願意讓徐清風知道這些的,因為張伯知道,自家公子對那位小公主,並非無情。

當年徐清風在都城,宮門夜跪,替父求情之時,滿城皆知,可是並未向他有人伸出援手,哪怕是說一句安慰的話……

徐清風本就是文人弱骨。那日早晨露重,他拖著跪了一夜的沉重雙膝和疲憊的身軀離開城門時,遇見了那個小公主。

趙沁沅穿著小宮女的衣服,被一個守衛軍訓斥,他攔下了,那小公主自後便日日黏著他。

後來徐清風再次遇到趙沁沅,是在官衙內。彼時徐清風正在查辦案子,趙沁沅直接找到了他。

張伯還記得當時趙沁沅的樣子,和話語。

趙沁沅還是穿著宮人的服飾,她告訴徐清風,自己心悅於他。

當時堂中都是官吏還有待辦案的人員,張伯和他們一樣,都瞪著眼睛看著那隻有十四歲的小姑娘和堂上正襟危坐,已過弱冠又三年卻並未娶妻納妾,還因此被傳不近女色的徐大人。

徐清風當時就識得了趙沁沅。他告訴張伯,趙沁沅是他無意間救下的小宮女而已,而趙沁沅也並未告知徐清風他們,她的真實身份。

感情一事,便是要如此的,充滿衝突與矛盾,才有意義。

徐清風在一步步接受了趙沁沅的示意之後,知曉了她的身份。

自此,他便刻意與她保持距離。

趙沁沅的少女心思,還是一遍一遍的,熱烈跳動著,怕他感知不到。

張伯是看著他們漸行漸近,又漸行漸遠的。

張伯告訴徐清風,趙沁沅在他被關入大牢之後,就跑到倚月樓求了宋瀾雪,最後是宋瀾雪去了宮內麵見陛下,頂替了奸細的罪名……

徐清風知道,他們,都是活不了的。

徐清風將養了三天,便聽見了宮中變故。公主自盡,太子病逝,陛下駕崩……還有鄞州副將謝候世子,謝韞謝小將軍也因為“夜襲宮門”,被萬箭穿心……

徐清風聽張伯說著,他隻是閉上眼睛,並未說話。

徐清風在牢裏受了太重的傷,三天時間,並未養好。

在徐清風回府的第五日,宮中趙沁沅的貼身侍女,從宮內帶來一封信。

徐清風並未打開,因為他手指受了夾板之刑,打不開。張伯想幫他打開,被徐清風拒絕了。

從大牢出來的第十日,徐清風能慢慢起身,手指可以活動後,他打開了趙沁沅留給他的信。

默默讀罷,徐清風將信折好,放回了信封。

在徐清風回府的第十五日,他終於可以下床行走。張伯很高興。

他說,他想吃城南那家栗子糕,讓張伯去買。

張伯沒過多言語,去了離徐府甚遠的城南,買當年那個小公主,每次來看徐清風時, 都會帶的栗子糕。

張伯回府時,徐清風已經懸梁自盡。

張伯哭紅了眼,雖然早已經有了預感,但是親眼看見自己養大的孩子如此,他還是傷痛不已。

尤其是張伯看見他將府中地契和一些金銀都留給了陪他半生的自己。

在地契和金銀旁邊,是趙沁沅的信,上麵寫著:

“徐大人,身子可好些了?

在過往幾年之間,我時常在想,當你考進狀元那時,我就該讓父皇下旨,讓你做我的夫君。如此,我便不用總是日日跟著你,也早早達成了我的心願。

可我當時不知,我的父皇,已經殺了你的父親。你該恨我的。

我也不知,那日城門初遇,你該是如何悲痛欲絕。

我如今也慶幸,當時並未那般肆意行事,沒讓你更厭我、惡我。

宋姐姐此前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她說她是一位少年將軍的未亡人。

宋姐姐還說,讓我不要愧疚,她說她做的一切事情,都不是為了我。

可她代我出嫁,也隻是為了她的少年將軍嗎?我是不信的。

父皇聽信讒言,抓你入獄後,我去倚月樓找她,我讓她救救你。宋姐姐直接答應了我。

我總是覺得宋姐姐是個好人。

宋姐姐和我說,你和你的父親,都是良臣。

好人和良臣,都不該如此,都不該因為父皇的猜忌,了了殞命。

徐大人,書上常說,父債子償。

如今太子哥哥已經病倒,嶼之哥哥也在祁州和木拙同歸於盡,隻剩下三哥哥和我了。

我會替父皇贖罪。

徐大人,你和宋姐姐,都要珍重。

趙沁沅 絕筆”

張伯看見在趙沁沅的落筆處,是徐清風的字跡。

徐清風寫:我並不恨你,也未曾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