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乾隆皇帝(1 / 1)

在曆史的長河中,有一位皇帝,我個人認為其曆史功績,被過於誇大,這就是“乾隆皇帝”。“康乾盛世”雖然是中國封建王朝史上有名的盛世,但在我看來,“乾隆皇帝”在位60年間,過大於功。其所有之成就隻不過是仰仗祖父“康熙”、父親“雍正”所創造。自己本身可謂建樹不多。更由於其“好大喜功”六次下江南南巡導致乾隆朝後期國家財政空虛;“剛愎自用”致使乾隆時期發生的“文字獄”曠古爍今,“任人為親”也出現了史上有名的大貪官“和珅”。

乾隆一朝在經濟和政治製度上的最大成績,應屬施行“改土歸流”、“攤丁入畝”及“火耗歸公”等政策。但是這三項政策不過是“乾隆皇帝”貫徹和執行了“雍正皇帝”在雍正元年和雍正二年,就頒布執行的政策,根本不是其功績。如果硬要說“乾隆皇帝”在經濟政策上有所作為,在我個人看來,隻不過他貫徹和執行前朝的政策比較徹底而已。反而是由於他的“好大喜功”使本來良好的清朝財政在1796年“乾隆皇帝”退位時,國庫空虛。

政治上“乾隆皇帝”大興文字獄,對中國古代文化書籍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清查和銷毀,像顧炎武、黃宗羲、黃道周和張煌言等人的著作都在違禁之列,造成我國傳統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其次,“乾隆皇帝”仿效祖父“康熙”,六下江南考察民情。“康熙皇帝”的六次南巡旨在查堤防和了解東南地區的社會和民生疾苦,每次都很儉樸。而“乾隆皇帝”南巡,雖然不能完全否定其對鞏固政治的作用,但他更偏重遊山玩水,奢侈豪華,所花費用超過了康熙10倍,不僅加重了百姓負擔,還造成了奢靡的社會風氣。

“乾隆王朝”的吏治因有史上大貪官“和珅”的出現,使得“乾隆皇帝”的一生都罩上了陰影。但是我們也該看到正是由於“乾隆皇帝”的庇護和縱容,才會有像“和珅”這樣的貪官出現。“和珅”在“乾隆皇帝”過世後也跟著倒台,“嘉慶皇帝”查抄出他的家產折合白銀九億兩,相當於全國十二年財政收入的總和。如果包括他揮霍掉的和親人貪汙的款項,總數應該不下二十年的財政收入,“和珅”當權剛好二十年。所以“和珅”的貪汙腐化和“乾隆皇帝”的任人為親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正是因為“乾隆皇帝”自身的諸多原因,使得清朝政府在“乾隆王朝”末期由盛轉衰。最終使得中國無法緊跟時代的步伐,古老的帝國從此沒落。

“康乾盛世”——中國封建王朝史上的最後一個盛世。人總是有著其自身的不足,雖然貴為帝王,也難免犯錯。締造“康乾盛世”的三位帝王,“康熙”、“雍正”、“乾隆”,就不約而同的錯過了相同的曆史機遇,最終導致古老的“中華帝國”衰落。

“康熙皇帝”在位61年,可為“古今罕有”。其統治初期,大清正處在“內外交困”中,人民“百廢待舉”。在這樣的情況下,“康熙皇帝”通過自身的努力,終於為“康乾盛世”打下個良好的開端,為後世之君鋪平了道路。雖然在其統治後期因為施行所謂的“仁政”,導致後來的“吏治腐敗”;更因為其對自身所喜愛的“西方科學”沒有良好的推廣,致使古老的“中華帝國”錯失曆史機遇;而被後世諸君多有微詞。但在我看來,“康熙皇帝”還是可以稱得上是一位“有道明君”,如果其所處的是一個“盛世”,我個人認為其所成就的“豐功偉績”同樣會是“古今罕有”。

“雍正皇帝”在位16年,可謂“含辛茹苦”。其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掃除了“康熙朝”吏治腐敗之風氣,同時製定了“改土歸流”、“攤丁入畝”及“火耗歸公”等三項政策,將“康熙皇帝”遺留下的弊端進行了徹底改革。同時為“康乾盛世”起到了良好的承上啟下作用。由於其在位時間過於短暫,我們不應對其過於苛責。

“乾隆皇帝”在位60年,退位後又當了3年太上皇,實際統治著“古老帝國”長達63年時間。在其統治時期西方世界,產業革命爆發,啟蒙運動風行,資產階級革命風起雲湧。而“乾隆皇帝”沒有好好的把握這曆史機遇,反而自顧沉浸在“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的美麗幻境中。在1792年,“馬嘎爾尼”率英國使團來華。他們帶來了西方工業革命及近代科技的最初成果和最新信息,當“馬嘎爾尼”建議中國對西方商業開放,“乾隆皇帝”給出的清楚回答是:“大清王朝隻關心本國事物的恰當實施,不屑於奇技淫巧之事,也不關心精巧的商品,我們不需要你們國家的製造品”。可見,沉迷於“天朝心態”中的“乾隆皇帝”及臣屬,對西方科學技術的不屑一顧。

最終“清朝”在與後來的“西方列強”競爭中“一敗塗地”、“幾無反手之力”,古老的“中華帝國”從此衰落。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賞作者貴賓票:

親,您還沒登錄噢,馬上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