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江湖前輩(2 / 2)

“哦,既然這樣,那我就更期待了,之前看小友的《英雄誌》就感覺文筆老練,功底深厚,不知這次的書稿能否打動老夫。老友,書稿先借我一閱可好?”梁羽生從沈寶新手中“搶”過來黎澤的書稿,笑道。

“梁老不必著急,這部小說在我看來,水準隻能說是一般,不過我接下來要寫的這本,我相信不光是您,在座的諸位都將非常感興趣。”黎澤看到這大俠猶如頑童一般的行為,不禁笑了起來。

“哦?”眾人非常驚訝,要知道,這黎澤雖然才華橫溢,為人謙遜勤奮,而且從來不做沒有把握的事情,經過幾次接觸,董橋和金庸都一致看好他,而黎澤給他們的印象也並非狂妄的人,為何今天能夠說出這樣的話來,難道這新書真的有這麼大的魅力?

看到眾人的目光,黎澤沒有理會,繼續說道:“大家都知道,無論是梁羽生先生的“天山”係列還是金庸先生的“射雕”係列其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構建了一個完整的江湖係統,我這次我在這部新小說中,也構建了一個屬於我的江湖係統,考慮到要作為華語新武俠的首部作品,我在小說中會涉及到一些之前武俠小說中很少涉及的元素,比如算學術數、易學商道、音樂歌賦,甚至是現代科學,以及西方宗教,都會在這本書中有所呈現,這些元素相對於傳統的武俠小說中所講述的傳統儒家思想來說,更容易被現代人所接受,而且這塊也是和現代人有所接洽的部分,因此會給讀者帶來更真實更貼近他們的感覺,相關的資料我已經籌備的差不多了,目前正在完善構想,目前小說的時間設定正好和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傳》以及《神雕俠侶》重合,不過小說中將不會過多地出現已有的中原武林門派,視角主要是以宋元兩朝的戰爭為主線,講述這段曆史,並且主人公在征戰之中,真正的領悟了俠義精神,並且在之後因故遊曆西方,了解了西方的宗教和科技,最終回到中原,與相愛之人在其家再度相遇……”黎澤將後世的武俠小說《昆侖》在此時搬了出來,之所以要等到現在再搬出來,原因是黎澤在經過了《英雄誌》的成功後,發現此時的讀者可塑性相對較強,在沒有網絡的年代,一些創新的東西便能夠很快的引起他們的興趣,結合現在的市場潮流,黎澤最終決定將這部後世被譽為開創了“大陸新武俠”革命性的標誌作品拿了出來。

黎澤講完,此時的屋內很安靜,“看來,你已經在這條路上走的很遠了,這是我都未曾涉及到的領域,並且我從未想到過這點,當初我在《天龍八部》中寫出了珍瓏棋局,雖然引起了很多人的喜愛,可之後我卻很少再涉及到這些元素,沒想到阿澤你已經開始動筆寫更為精彩的故事了!這是令人期待,後生可畏啊!”

董橋也說道,“我總算明白你所說的華語新武俠了,就是在武俠的題材內去寫現代人所更能接受的事物,並且有這些事物來推動整個故事的發展。”

梁羽生大笑道:“看來我這把老骨頭真要退休了,阿澤啊,上次金老頭幫你寫了篇評論,這次換我來寫如何?你不會看不起我這老頭子吧?”

聽到這話,黎澤趕忙回說:“怎麼會,能夠勞煩梁老如此,是我的榮幸,小子隻怕到時候拿出來的書稿不盡人意,令梁老蒙羞。”

“怎麼會,聽到你這麼一說,我都覺得這本書將有可能給現在已經陷入僵局的武俠小說開拓了思路,打開了纏在身上的束縛,就憑這點,我就相信我不會看錯人!”此時的梁羽生頗有自信。

“既然如此,那能否請梁老為此書題寫書名?”黎澤趁機趕緊說道,他想起後世的《昆侖》在《武俠版》上連載時,就是梁羽生為其題寫了書名。

“好,老友,你這裏可有筆墨?”梁羽生並未推辭。

此時的金庸剛從思考中回過神來,也是大笑道:“世人皆說黎澤乃我門下接班之人,如今看來,所言非虛,黎澤所接的,乃是武俠小說的班,未來必是你主持大局,既然如此,我又怎能如此小心,老友,我為您研磨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