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瘋狂的董橋
下午返回辦公室時,董橋還在思考金庸的一番話,不得不說,金庸的此番舉動,實在是太令人感到驚訝了,而當董橋看完金庸為《英雄誌》所寫的評論後,這種驚訝已經變成了震驚。
書評名為:“從《英雄誌》看武俠小說如何破局”,裏麵寫道,“在我看來,《英雄誌》這部小說優秀之處在於已經突破了如今武俠小說所陷入的局麵,《英雄誌》的主題令人在絕望之中尋求到希望。在這個充斥著權謀、背叛與黑暗的世界裏,一群群或平凡或高貴的人們被裹挾其中掙紮求存。上至天子皇帝,下至餓鬼乞丐,無不陷身於罪惡之潮中不能自拔。苦難抹去了人們成為英雄的理想,殘酷的現實淹沒了道義、公德、理智與感情。於是,仁君成為暴君,忠臣變成權臣,正道門派滅人滿門,生死兄弟拔刀相向,同床夫妻相互監視,親如父子形同路人,仁義變成殺人工具,道德淪為旁人笑柄。理想如鏡花水月瞬間幻滅,現實如刀山火海冷酷無情。?……作者在書稿的第一頁便用精辟的話語講述了一番武俠小說的精髓:俠就是夾,左邊是仁,右邊是義,頭頂灰天,腳踩泥地。隻因存愛,所以存恨,隻因心慈,所以心悲,隻因成王敗寇,所以濟弱扶傾,隻因天下無道,所以以武犯禁。?……文心劍膽,浩然正氣,在平地處起驚雷,於平凡處顯英雄……在這個已很難被文字所打動的年紀,《英雄誌》講述了一個令我們這輩子感觸頗深的故事……”
這篇書評,這樣發出去,黎澤想不出名都要,更不要說金庸似乎是怕這力度還不夠,在書評的最後一段,寫下了:“黎先生雖然還年輕,但能在這樣的年紀創作出這種功利深厚的作品,已能像書中的人物那樣,被人尊為英雄。在我看來,打破武俠小說危局,找尋光明之方向,未來執掌武俠小說之大局者,當為此人。”
這已經明確的告訴別人,自己已將黎澤視為作自己的接班人,並將執掌武俠小說大局的重任,有意托付。
相信隨著後天新一期《武俠》雜誌的出刊,和在《明報》上刊登出這篇書評,所有人都會震驚,董橋之所以堅信黎澤前途不可限量,最初是因為馮九儀的講述,之後是因為看到黎澤少年老成,做事沉穩,筆力深厚,再加上如此年輕,便已經能下苦功夫寫出極其優秀的作品。可如今董橋堅信此點的原因卻是,在這樣的年紀,卻能夠寫出一部令金庸視為接班人的武俠小說,隻要後天這篇書評一發,相信黎澤之名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傳遍香江!
正想著如何繼續經營《武俠》雜誌和黎澤作品的時候,電話鈴聲響起,《明報》集團印製部主任魏萍打來電話,第一批趕印出來的兩千冊《武俠》雜誌已經賣光了,銷售現在又要加印兩萬冊,魏萍已經慌了,她是《明報》的元老,已經很多年沒有見過這樣加印的速度,生怕出現問題,打來電話詢問。
“繼續加印,不管銷售要多少冊,都加印,截止到下班前,告訴我加印的總數,第二批趕出來的雜誌什麼時候能到貨?”想了一下,董橋沉穩地說道。
董橋拋開了其他的雜念,他想看看,自己和金庸都如此看重的一部,究竟能走到什麼樣的地步,而《武俠》雜誌能否從此一舉扭轉頹敗跡象,也就在此一舉了。按照此時的種種跡象表明,《英雄誌》的大火將徹底改變《武俠》雜誌在銷售商人眼中的印象,從馮九儀昨天給的情況來看,幾乎是所有的報攤老板在看完《英雄誌》之後,都不惜餘力的為這本書做宣傳,這也使得這本名不經傳的小雜誌,能夠快速的將《英雄誌》退出來。而這個時候,經銷商人們迫切的需要用《武俠》這本雜誌來換取利益,如果不能滿足他們,恐怕會對接下來《武俠》雜誌的努力,造成很大的影響,沒想到,事情居然這麼快就超出了自己想象和掌控,既然如此,不惜任何代價,力挺《英雄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