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除夕夜(1 / 2)

武德七年,除夕,大雪。

太原王氏,祠堂。

一年一度的祭祖儀式正在進行。

站在最前麵的是兩人,一個須發皆白,腰背微陀,拄著一根雕著龍頭的拐杖。

如果仔細看,拐杖是金絲楠木的。

旁邊是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尚未及冠,卻能和老人並列,實在是一樁怪事。

老人身份顯赫,正是太原王氏當代家主,王承先。

雖是古稀之年,依然精神矍鑠。

少年人是他的孫子,名叫王鵬。

老人很是虔誠,每個動作都認真完成,生怕引起祖宗不滿。

少年人左顧右盼,對祭祖好像不是很上心。

老人也不責怪,隻是按照既定流程,逐步完成祭祖儀式。

能站在祠堂裏麵的,都是太原王氏的嫡係子孫。

其他的旁支子弟,除非入仕為官,不然,能耐再大,也隻能站在祠堂外的廣場上。

能參與祭祖儀式,已經是莫大的榮耀。

要是能站在祠堂裏麵,更是身份的象征。

祠堂裏,除了王鵬,年紀最小的也已經超過三十歲。

在外麵無一不是聲名顯赫的大人物。

可是在祠堂,都得規規矩矩的。

一個人除外,王鵬。

王鵬是王承先的嫡長孫,年紀小,本來沒有資格進入祠堂。

隻因剛出生時,有一位高人路過王家,給他看過麵相,批了命格。

高人曾言:“此子本是天外人,因緣際會入凡塵。他日扶搖九千裏,華夏萬世永留存。”

這四句話,差點嚇死王承先。

恰逢亂世,大隋兩世而亡。

天下大亂。

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塵煙,你方唱罷我登場,把個中原大地攪的雞犬不寧,屍橫遍野。

五姓七望之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和太原王氏。

七家聯合,準備支持李淵,助他奪取天下,平定亂局。

高人給王鵬批了命格,順便賜他個鵬字。

王家人想讓高人詳細講解一下那四句話的意思,高人以天機不可泄露為由拒絕。

當晚,高人雲遊四方而去,王氏陷入分歧。

一派主張立刻造反,立王鵬為皇帝。

另一派主張支持李淵,他們深信,隻有千年的家族,沒有千年的皇朝。

太原王氏差點因為分歧陷入內亂。

王承先抱著還在繈褓裏的嬰兒,獨自在祠堂裏枯坐一夜。

出來後,下重手處置了幾個要造反的家族成員。

其中就有他的二兒子,王秉孝。

王承先育有四子,老大秉忠,老二秉孝,老三秉仁,老四秉義。

取忠孝仁義。

王秉孝是最激進的造反派,被王承先重責三十鞭子,發送嶺南,永世不得踏足長江以北。

從此以後,再沒有人敢提說造反之事。

李淵不負所望,果然在長安稱帝,國號為唐。

到現在已經七年,五湖四海望風而降,大唐帝國已初現端倪。

王承先對誰都沒說那天晚上在祠堂發生的事情。

他剛開始也有造反的心思,不知為何,一夜之後,立時改變決定,連自家老二都不要了。

此事成為太原王氏不可觸碰之逆鱗,誰都不敢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