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然呢?”
方不遲拿出手機,邊給顧明一看現場視頻,邊講解道:
“當時我也納悶,但為了驗證這個想法,還特地請人換了張唱片來播放。”
“結果,另一張唱片中很快就播放出了《夜來香》。”
“這不足以證明,那留聲機沒問題嗎?”
顧明一笑得更大聲了,年輕人總喜歡刨根問底,這一聲笑,似乎想提醒方不遲,他應該跳出圈子看問題。
“你知道民國的人,怎麼發加密電報嗎?”
雖然這是個與留聲機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但問題本身,並難不倒方不遲:
民國的電報,隻能發送純數字。
發報的流程,是對照統一發行的‘電碼本’進行對照,找到對應漢字的編碼,這種編碼一般是四位數。
將需要發報的內容,轉換成數字後,便可以將這串數字拍發出去。
收報人得到這一串數字,需要逐個在電碼本中找到對應漢字,再轉譯成中文內容。
當然,這樣的報文是公開的,無論是誰截取了電報,都可以通過電碼本的對照表,翻譯出來。
有些商人或是機構,發送電報時,為了避免別人竊取機密,便想出了一個加密的辦法。
那便是移位法。
收報人和發報人,隻需要在翻譯環節約定一個新的規則,就可以讓旁人無法破解。
具體的方法,是雙方約定好,電報實際內容與拍報內容的位移值。
在翻譯時,隻需按規則位移即可。
舉個簡單的例子。
假設對照表中“你我他去來走”依次對應的是“123456”。
正常發電報時,發送“14”這段電報,代表的信息應該是:“你去”。
但雙方如果約定了位移規則,比如向右位移兩位,那麼在翻譯環節,得到的內容將天差地別。
以此規則翻譯的“14”電報,代表的信息就變成了“他走”。
隻要位移的規則不泄露,而且定期修改位移的規則,那麼,電報報文即使被其他人截取,也無法破解其真實含義。
這就是民國電報加密的方法。
顧明一聽著方不遲的侃侃而談,眼神逐漸變得溫和可親,像是看自己的愛徒一般。
而方不遲回答完之後,竟被自己的答案給啟發到。
“啊!難道,您給留聲機加密了?”
顧明一笑著點點頭。
“我夫人四年前查出尿毒症開始,我就一直在變賣自己的收藏來籌集醫藥費。”
“有時在想,搞了一輩子藝術有什麼用,最後都沒有足夠的錢給家人治病。”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本來我還對那些收藏依依不舍,那會兒一下子就想開了。”
“你在韋三爺博物館中,看到的留聲機,就是我賣給他的。”
“但是,如果隻用它來放《夜來香》,那就太可惜了。”
方不遲隱隱感覺到,這留聲機中大有玄機,“顧老師,您的意思,我的唱片並沒有損壞,隻是打開方式不對罷了。”
顧明一兩腿交叉,倚著窗戶點了根煙,對於方不遲的猜測,他不置可否,但從肢體語言來看,方不遲是說對了。
“小遲,我剛好要回家一趟,你跟我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