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從小說的專業性角度,給打鬥下一個定義。打鬥是兩個人及其以上的肢體衝突。

低於兩個的打鬥,如果不是修煉,就是抽風

打群架也可以通過時間上的排序,歸結到兩個人之間的打鬥

所以,隻要掌握兩個人之間的打鬥,就能觸類旁通,寫很多打鬥的場景

本次講課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打鬥的布局,第二部分是打鬥的描寫。

很多作者隻追求打鬥的描寫,而忽略了打鬥的布局,這是很嚴重的問題。就好比,一個人想喝水,缺忽略了要把水裝到杯子裏麵一樣。

先有布局,才能有描寫。一定一定要謹記這一點。

第一,打鬥主體的構成者。第二,打鬥行為有哪幾部分構成。第三,打鬥如何進行描繪才有5D的感覺。

第一部分,打鬥的主體構成者:

(1)打鬥的主動發起方(一般是反麵人物)。

(2)打鬥的被動接收方(一般是主角,或者正麵人物)。

(3)路人甲、乙、丙、丁、申、酉、戌、亥……(常被戲稱為嘴炮)。

(4)打鬥發起方的夥伴(反配勢力)。

(5)打鬥被動接收方的夥伴(正方勢力)。

(6)中立勢力,或者中立個人。

第二部分,打鬥行為的構成。

(1) 矛盾引發的原因

(2) 矛盾構成的主體。要明確你的打鬥有幾個人,誰跟誰打,誰是正義方,誰是反麵,誰是主動引發矛盾的,誰是被迫出手的。

(3) 打鬥產生的導火索。不可能兩個素不相識的人一見麵就把對方往死裏打,一定是雙方產生矛盾,並且矛盾激化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才產生打鬥。矛盾激化到不可調和的臨界點,就是導火索。

(4) 打鬥的過程

(5) 打鬥過程中造成的結果

(6) 打鬥結束

(7) 打鬥結束造成的結果

第三部分。如何讓打鬥顯得有5D效果。

首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小說中的5D效果。5D效果就是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

很多作者簽約之後,責備經常提醒說

打鬥場麵很平麵或者打鬥不連貫 很多作者簽約之後,責編經常提醒說 打鬥場麵很生硬 一般來說,寫出2D效果就足夠了 就是視覺和聽覺

在這裏,專門找了個大神的作品,截取片段作為案例分析

在此聲明,本人對大神沒有任何不敬,沒有任何挑戰和批評。隻是本著一個書評客觀的態度進行分析

舉個例子:

眼看著林劍手裏的啤酒瓶就要砸在葉謙的腦袋上,葉謙的身子微微一閃,便躲了過去,順手拿起桌上的酒瓶狠狠的砸在了他的腦袋上。對這群裝13的公子哥,葉謙下手可就沒有那麼輕了,一個啤酒瓶砸下去,林劍的腦袋頓時被開了瓢,鮮血瞬間就流了出來。接著一腳將他踹的倒飛出去,不屑的說道:“草,跟我玩狠,老子打架的時候你還在你媽懷裏吃奶呢。”

雖然步千帆算是大神了,但是從本段文字中大家應該感到安慰。因為事實證明,就算是大神,在打鬥方麵,也有不足的地方。步千帆的打鬥描寫,也是有很大的改善空間的。

節選分析如下:

(1) 本段文字隻是采用了1D描寫。隻從視覺上進行描繪,並沒有5D效果,所以看起來是平麵效果,並不是很精彩。

(2) 導火索還不夠劇烈。林劍的攻擊隻是初始階段,不夠引起讀者的憤恨,用酒瓶子直接砸到他,讓讀者感覺還沒到爽點上。

林劍的攻擊並沒有那麼激化,還不能引起讀者的憤恨

所以改善要瞄準這兩方麵

林劍嘴牙一咬,眼睛閃過一抹陰狠的冷光,抓起啤酒瓶, “呼”的一聲,就朝著葉謙的腦袋上劈下去。

2D效果出來了。視覺和聽覺

隻見啤酒瓶從空中劃過一道綠色的弧線,眼看就要砸到葉謙的腦袋了。葉謙左腳往後一挪,側身避開。 動作連貫,流暢

綠色的啤酒瓶從葉謙的胸前擦過,砸在桌子上。“哐當”一聲,玻璃瓶底被砸碎,留下半隻鋸齒狀玻璃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