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
“你是珍兒吧?”
“我,娘……”
這時候,家仆們會趕緊把母親劉心拉開,帶回房裏喂藥。
隻留下白長庚一個人攥住衣袖,垂下頭,聽著家仆們離去時的竊竊私語。
………………
由於白家人精通醫理、調養得好,很快,劉心又和沒事人一般了,臉上也掛起了新的笑容。
其實,還未出生時,白金就獲得了母親贈的「長庚」之乳名。
想必就如同白家叔侄們安慰她所說:
你生時因近黃昏,天氣清朗、月照淩空,氣象萬千。
日月同輝,驚鴻一麵,良辰美景。
白長庚當時還很小,基本不記事,自然,她不明白母親的心願如何。
多年後,白長庚跪在母親的牌位前,也未理解自己的名字為何是「長庚」。
至於剛剛說的白長庚的父親——白玉樓,此人在白家向來十分耀眼,做事得力,頗得全家上上下下人們的心;家仆們覺得他賢德,十分適合成為自家的新家主。
可是,白家的家主,曆來都是由一種奇異的方法選出的。
這方法,您在別處一定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是這樣的,白家有個祖傳的寶貝。
一個玉葫蘆。
它看上去沒有任何特別之處,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個玉質葫蘆。葫蘆透著冰藍、天青的色澤,通體鏤刻著杏花和蓮花的紋樣,看著很潤,料子也好,倒是事實。
可是,若將它放在古董攤上,放到一切名門望族的義賣局裏,它實在太過不起眼了,擺置在那,幾乎是察覺不到。
這竟然是大名鼎鼎的白家傳家寶!
在白家也是這般——誰擁有這枚玉葫蘆,誰就是當家的。
名正言順,曆來如此,這是白家的規矩。
這玉葫蘆,隻有每任當家的家主,才知道它的秘密,並且,也隻有家主才能打開它。
俗話說“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現任大當家白一鴻,也就是白長庚的祖父,自然是行坐住臥都將玉葫蘆隨身攜帶,甚至,連自己最親近的枕邊人都不給碰。
白一鴻的貼身家仆,更是鮮少見他將玉葫蘆拿出來示人過。
白家人,好像有一種奇妙的默契——大家都睜隻眼閉隻眼,若不出大事,隻當沒有這個寶貝存在,也基本不提它。
然而在心裏,都不約而同對其懷著敬畏與幾絲忌憚。
其實,每逢醫鬥大會、清談會、祭祖會、逢年過節時,大家倒是能在慶典上遠遠看上玉葫蘆幾眼。
距離,產生神秘感。
一旦家主之位交接之時,玉葫蘆才得以在人們麵前多現身一會兒,這是白家某種無比熱鬧又秘而不宣的狂歡。
所以,小廝們覺得誰賢德誰厲害、誰更得人心……這可統統不算數。要玉葫蘆認可的人,才能真正繼承白家!
您說,也是好笑,世上居然有這種荒唐事兒。
那麼,寶貝是怎麼選人的呢?
是這樣的,白家內門新弟子眾多,年年會添丁。
故一旦有孩子滿周歲時,白家內門人就趁抓周的時候,把玉葫蘆放在抓周的物品裏頭,如果哪個孩子抱著葫蘆不放了,就表示選中了他。
(*抓周,是古代的周歲小習俗,通過抓取的物品來窺測孩子將來的命運。每當嬰孩滿周歲了,中午吃完長壽麵,家長們會在孩子的床前陳設大案,上擺:
印章、各色經書,筆、墨、紙、硯、算盤、錢幣、帳冊、首飾、花朵、胭脂、吃食、玩具;如女孩抓周,還要加擺鏟子、勺子、炊具、剪、尺、縫紉用具、繡線、花樣子等等。)
白家內門的人自然不會錯過這個抓周。
於是,實際上結果就是:誰能在抓周時,抓著玉葫蘆,將來就是他做家主。
這個條件看似荒誕不經,這麼多年看來,也奇了:快滿千年的曆史裏,竟沒有幾個孩童,會在抓周時堅定地選擇玉葫蘆。
所有的孩子,都是被眼前五彩斑斕的玩物吸引了去。
偶有小輩把葫蘆拿起來,卻看一眼就放下了,轉頭去抓別的玩物,弄得父母在案那頭,一邊輕罵,邊歎息連連。
巧的是,當老輩力不從心,或意外亡故,或不願繼續執掌家璽——當白家每一輪,真的需要換人繼承時,總有新生的某個嬰孩能剛好出現,並在抓周時選擇玉葫蘆,然後繼承白家,代代不差。
玉葫蘆的來源,如今無從可考。
隻知道,是有位高人叫做什麼「藥兒娘」的,曾贈予白氏發家前輩的禮物。此葫蘆有靈性,護白家已久。
這位名喚藥兒娘的高人,當年囑托說:
白氏子弟,滿歲抓周,中者,可作接班人。
她還贈送了白家一個青銅香爐。裏頭燃有百味草木製作的神香——「百年香」,囑托薪火相傳,若護之不滅,則白家平安無虞。
白家人謝過藥兒娘並應許約定,令族人們世世代代守護百年香爐與玉葫蘆,隨後家族起勢。
除了這個傳奇性的起家事件,據說這個葫蘆身上,還攜帶有許多秘密。它曾多次幫助白家排除萬難,方能使這個大家族,走到如今的輝煌。
所以,歲月蹉跎,反複驗證,它做白家的傳家寶,當之無愧。
咱們後邊慢慢說道它。
現在,是杏曆己醜年(1589年)。
白長庚將滿周歲,很快便是處暑了。
今日,來到她抓周的日子。
正是夏季的餘熱未消,中午剛下了場雷雨,空氣裏黏糊糊的,十分悶熱潮濕。
這天很奇怪。
眾人簡單吃過長壽麵。
而白長庚的祖父兼家主白一鴻,在約定的時間還沒回道觀。
她父親白玉樓似乎在山下出診繁忙,亦不在道觀。
女眷們十分著急,這大日子的,兩位主持的竟然一個沒來!從未出現這樣的狀況。
說著,白長庚的母親等人,要商量下山找人,或者延遲慶賀,改明日再抓周。
她們前腳剛從門裏踏出去……
誰知道,這天家裏遊手好閑的不肖叔侄回來了。
一團團人勾肩搭背的,哄笑著進了院子,喝得醉醺醺,幾步都沒踏進門來,還險些被門檻絆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