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五年前的故事(2 / 2)

順安縣是一個相對貧困落後的鄉村,村民知識文化相對較低,因為位置偏僻四麵環山,經濟發展滯後,外出打工的情況非常普遍。

順安縣總人口約2.3萬人,據不完全統計,外出打工約為8000人,約2400名兒童滯留家中。

調查是匿名進行的,隨機選擇100名兒童進行單獨訪談,詳細了解留守兒童的生活條件、學習和教育狀況以及心理狀態。

麥冬就是這隨機抽中的100名留守兒童中的一個。

而他又是這100個留守兒童中,令他們印象最深刻的。

不是麥冬的長相讓人印象深刻,而是他那個支離破碎的家庭。

麥冬的親生母親是被拐賣回來的外地女人,用村民的話來說,她逃跑了幾次,就遭受暴打幾次,有一次差點被打死。也就是從那一次開始,她開始變得老實了,似乎認命了,還替老麥家生下了個兒子。

就在大家都以為這個女人會好好守著丈夫和兒子過日子的時候,深夏的一個暴雨夜,她趁家裏人不備,逃跑了。

那個時候,麥冬隻有六歲。

老婆跑了,麥父成了村裏人的笑話,原本就不好的脾氣變得更加暴躁易怒,喝醉了酒就拿年幼的孩子撒氣。

把對母親的怨氣都撒在了兒子的身上。

這樣過了一年多,麥父娶了村裏一個寡婦。

麥父也算好福氣,娶一送一,平白多了一個便宜兒子。

寡婦的兒子比麥冬大五六歲,正是叛逆時期,沒少捉弄欺負這位掛名弟弟。

為了討枕邊人的歡心,麥父對繼子的所作所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時候還幫著那對母子欺負自己的親生兒子。

年邁的爺爺看不過眼,大罵兒子被豬油蒙了心,結果卻被粗暴推倒在地,在床上養了大半個月才能下床。

沒多久,繼母慫恿麥父南下打工。

麥父帶上新老婆和便宜兒子一起去外地打工,從此跟人間蒸發似的,再也沒有回來過,隻留下年僅八歲的麥冬與年過八旬的爺爺過日子。

爺爺年紀已大,沒有經濟來源,靠著政\/府微薄的生活補助,還有拾荒賣錢來維持生活,爺孫兩人日子過得相當困難。

“我們在了解到麥冬的情況下,就特別想幫幫他。”胡策陷入了回憶裏,“我還記得第一次去麥冬家裏,深刻認識什麼是真正的家徒四壁。”

瓦磚泥房,家裏沒有像樣一點的家具,就連吃飯的桌子都瘸了條腿,用紅磚頭墊著,窗戶的玻璃也碎了,用報紙糊著,也擋不住大冬天的寒風呼呼地往裏倒灌。

八歲的麥冬看起來麵黃肌瘦,頭發枯黃髒亂,身上的衣服補丁滿滿,在穿厚實軍大衣都直呼寒冷的冬日裏,他竟然沒有穿鞋。

一雙腳被凍得通紅,肉眼可見長了幾個凍瘡。

讓人既心疼又唏噓。

胡策沒想到的是,麥冬並沒有想象中怯生,見了他們露牙憨笑,還熱情地招呼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