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婦兒,我去看看老劉家的拖拉機,來用。”
紀時想起什麼,跟我異口同聲的說出口。
“我現在就去借拖拉機,你們先等著。”
紀時說完就出了門,沒過一會,門口就傳來拖拉機“突突突”的聲音,就看紀時看門從門外進來。
“奶奶,媳婦兒,你們先騎自行車走,我把東西都搬拖拉機上去。”
“好,那我們就先走。”
有拖拉機,我們就不用把東西綁在自行車上了,直接三個人騎上自行車就回去。
我們剛到村,紀時跟拖拉機也到了,把東西卸下來,給人拿了包煙,還給了錢。
下午把帶回來的東西都整理好,臘月二十二,家裏人都要到理發店,剃頭,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話,要求的正是一新形象。
臘月二十三,一早家裏人就起來做年糕、發糕,是這邊的習俗,家家戶戶都要做。
年糕、發糕,小年前一天,每人都有自己製作糕點的習慣,因為“年糕”諧音“年高”,有年年高升之意,“發糕”在蒸的過程中也會“膨發”,有“發財”之意。
年糕是由糯米粉加上粘米粉,還有紅糖,清水攪拌,上鍋蒸製而成,平時都是硬邦邦的,要吃的時候用刀切小塊煎,或者加雞蛋液煎,煎完是糯糯的口感,還有些拉絲。
發糕是由麵粉加發酵粉,還有白糖,清水,也是上鍋蒸。發糕蒸出來要膨脹,開裂的形狀,才算成功。
紀時從別的村裏定的橘子,豬肉廠預定的10斤豬肉,都按時間送過來,還跟豬肉廠定了臘月二十八那天的10斤豬肉。
臘月二十四,也就是小年,祭灶。祭灶,即送灶王爺升天。相傳灶王爺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犯錯被貶人間當“東廚司命”。
灶王爺每年都要記錄人們的生活、行事,在這時候升天向玉皇大帝彙報,讓玉皇大帝在新的一年對人們進行獎罰,
臘月二十五,今天去山上摘了一把竹葉,打算用來除塵,年底家家戶戶都會進行大掃除,將家裏打掃得幹幹淨淨,正所謂掃去黴運。
卸下窗簾、蚊帳等進行清洗,把一年中的不如意不順心都去除。
都是為了承接“新年新氣象”的好兆頭,希望來年事事順順利利,寄予來年美好願望。
臘月二十六,置辦年貨,因為家裏今年有鎮上做生意的原因,很多東西都買的差不多了,也就沒有再跑一趟。
臘月二十七,今天要做年貨吃食,炸芝麻球,炸地瓜,炸糖花生,炸油酥...
做紅粿,紅果也是當地的一個習俗,紅粿由糯米,糯米粉,花生,香菇,豬肉,蝦米包製,不過每家做的紅粿裏麵的配料都不大一樣。
臘月二十八,今天任務比較重要處理年肉,雞肉,豬肉是清湯煮熟,鴨肉,鵝肉是要用香料包熬製,俗稱鹵肉,香料包是由桂皮,八角,花椒等製成。
臘月二十九,剪窗花,寫對聯,家裏沒人會寫的就隻能買對聯,對聯是過年必不可少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