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幻想之城(1 / 1)

民間音樂與傳統音樂的區別:

一、民間音樂是傳統音樂的一個類別。

二、民間音樂一般是指在民間形成並流傳於民間的各種音樂體裁,例如我國的民間歌曲、民間舞蹈音樂、民間器樂、民間戲曲和說唱音樂。

三、傳統音樂是指清代以前即已形成的音樂,它包括:宮廷音樂,文人音樂,宗教音樂,民間音樂四類。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在我國傳統音樂中的地位:

傳統民間音樂是我國其他各類傳統音樂的基礎,同時又在我國傳統音樂中占有絕對優勢的比重和地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據20世紀80年代的調查,我國擁有341個說唱曲種、317個戲曲劇種、17636種民間舞蹈,以及不計其數的民間歌曲、民間器樂曲、說唱音樂、戲曲音樂和民間舞蹈音樂的曲目、劇目。

二、宮廷音樂、文人音樂和宗教音樂,都與民間音樂有著密切的關係。(宮廷燕樂和宗教音樂吸取民間音樂成分;文人音樂多是以民間音樂為基礎發展形成的。)

三、傳統民間音樂與其他傳統音樂類別相比,具有更為優美動聽的旋律、豐富多彩的風格、鮮明濃鬱的特點、感人肺腑的藝術表現力,以及勃發旺盛的生機。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分類:

我國的民間音樂主要有五大類。

一、民間歌曲

二、民間舞蹈音樂

三、說唱音樂

四、戲曲音樂

五、民間器樂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特點:

一、創作的口頭性和集體性。

二、鄉土性——又叫做地方性和地域性。

三、即興性:口傳心授過程中加工改編。

四、流傳變異性:第一,地域性變異;第二,情感渲染變異;第三,表現功能拓寬性變異;第四,體裁間相互交叉、滲透的變異。

五、人民性——從《詩經》的《國風》開始,民間音樂就表現出了和統治階級相對立的、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樂。

六、多功能性——專業音樂的功能是他娛性,但也有自娛性、可用於紅白喜事的儀式,作為史書或者教本。

中國民歌的特點及作用:

民歌的特點:

一、勞動人民自發的口頭創作,表現出民族或地區民間音樂的共性特征,也表現出一個民族或地區人民的審美理想和追求。

二、由於采用口耳相傳的傳播方式,曲譜無法將其版本固定化,因此在歌唱中,民歌的歌詞和曲調常會產生多種變化。

三、民間歌曲集中了不同時代無數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情趣。

民歌在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一、娛樂作用

二、實際功用:

(一)教育與傳承功用

(二)人生禮儀功用

(三)祭祀與祛邪功用

(四)交際功用

根據古代文獻梳理我國民歌的曆史發展脈絡:

一、春秋戰國時期:孔子編訂的《詩經》中的國風;詩人屈原加工整理的《楚辭》。

二、漢代:相和歌。

三、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江南的吳歌和荊楚的西曲。

四、唐代:曲子。

五、宋代:詞調音樂。

六、明代中期:新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