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丫頭雖然出生在這樣的家庭,不過卻是個有個性的孩子,可能打娘胎出來的時候就知道自己不受歡迎,所以自小就會看眼色,又懂事,唯獨一點就是腦子有點軸。二丫頭長到一歲多,皮膚白皙,自帶的自來卷,頭發還是天然的黃色,像一個胖呼呼的洋娃娃,性格比較安靜乖巧,姐妹們兩個完全是不同的性格。
姐姐小燕子完全一個男孩性格,三歲開始就爬牆上樹,和男子打架,一個打兩,妹妹二丫頭因為缺鈣的原因,會走路了,兩條羅圈腿,自己走著都能把自己絆倒,慶幸,姐妹兩感情特別好,這不,二丫頭要斷奶,被大姑姑接走一個星期,剛送回來姐妹兩就抱頭哭了起來,大姑姑對母親說道:“我把二丫頭送回來了,這孩子每天晚上總是自己燜著被子偷偷哭,我看著怪心疼的!”母親的農活太多了,父親出外地打工,兩個孩子,大的看小的,一個三歲多,一個一歲半,那時候的家裏就有水缸,渴了隻能自己用瓢舀水喝,有時候水缸的水不多了,姐姐小燕子隻能踩到小板凳上,又怕自己栽到水缸裏,就讓二丫頭坐在地上抱著自己的腳。姐姐小燕子雖然調皮,但是很會照顧二丫頭,走在馬路上,有車過來,會抱著妹妹的脖子拉到路邊上,也有人會逗小燕子,把妹妹抱走,小燕子就撿起小石子砸,嘴裏不停的罵著國罵,直到大人把二丫頭放下為止,二丫頭總是不哭不鬧,趁著大人不注意就用手掐大人的臉和脖子,惹得周圍的人大笑不止,小姐妹倆就成了大家的開心果,別看人小,自尊心還很強。有一天,小姐倆正在外麵玩,突然刮起了大風,小姐倆隻能就近躲到鄰居家的碳倉裏,鄰居大嬸看見了,就帶到了自己家,還給了小姐倆一人一塊饃片,說了一句:“給這兩小犢子吃點吧!”等到母親回來,小燕子告訴媽媽,鄰居大嬸說她們是小犢子,母親說:“那是大嬸兒心疼你們才那樣說的,你們要懂得感激大嬸兒,看看你們兩個身上被風刮的到處是土,大嬸兒是個特別愛幹淨的人,還把你們帶到了家裏!”
母親是個善良的人,爺爺是抗美援朝退回來的老兵,戰場上受傷回到家裏,有國家給的救濟,奶奶專職照顧爺爺,地裏的農活全都堆到了母親一個人身上,難熬的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的過去了!二丫頭和姐姐小燕子也一天天的長大了,到了讀書的年紀,姐姐小燕子早就有大名了,二丫頭到了上學的年紀不能再叫小名了,家裏人都沒文化不知道該起什麼名,姐姐小燕子就說:“叫簡丹吧”,就這樣,二丫頭也有了自己的名字。二丫頭從小就乖巧懂事,會做很多家務活,所以母親慢慢的也不再討厭二丫頭,父親思想老頑固喜歡兒子,母親又生了弟弟,本來就拮據的生活,因為計劃生育的懲罰,家裏再一次一貧如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