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時:曰
景:中原各地。
人:華夫人及子女、徒弟、吳月夫婦、鮑恩、環境人物。
[字幕]華佗被殺的消息,震驚了中原大地。並迅速傳到九州八方。人們紛紛以不同的方式為他哀悼祭祀:
[特寫畫麵]華夫人帶領子女先期到達許昌…
*樊阿、李當之、吳普等弟子及杏林中人,相繼趕來奔喪…
*吳月夫婦也一同幫助收屍成殮,入棺下葬…
*子女及眾弟子披麻戴孝,祭奠盡哀…
*當地民眾自發的演奏民間樂器,為華佗送殯。有嗩呐、鑼鼓、鞭炮等。
*許昌的百姓為華佗築墳修墓,車拉人抬,許多人用手捧土…轉瞬間呈現出一座小山樣的墳墓。
*沛邑亭長與鮑恩等,特意趕來許昌為華佗立碑紀念。石碑上鐫刻:神醫華佗之墓——沛人鮑恩等叩立
*安葬華佗之後,夫人和子女由樊阿護送至老家譙郡…
*華夫人因悲傷過度,感受風寒,胃病複發。不久亦離開人世。
*樊阿與華雲一起離開傷心之地譙郡,遷居彭城。
*三年後二人結婚。華雲成為樊阿的診療助手。
*華展經受了官府追殺和父母雙亡的沉重打擊後,出家到華山修行,皈依佛門。傳說他師從張天師苦練太極拳、武當劍。後來成為道家傳人。現在玉泉院內尚存有華佗墓碑。
*李當之、吳普、樊阿等分別收藏了師傅的手術刀、藥葫蘆、針具等,各自回鄉傳承開業。並且帶回一些師傅的遺物歸葬於故土。以便守護在師傅身旁,隨時祭祀上饗。
*幾位徒弟均學有所成。分別著有《李當之藥錄》、《吳普本草》等。樊阿、吳普均活到九十多歲,無疾而終。
*後人根據對‘青囊書’的記憶,編著成《中藏經心悟》托名華佗所著,流傳於世。
*未燒盡的書稿中,有關動物閹割等手術,獸醫爭相學習,流傳了下來。
[畫外音]穿越二千年曆史,今天我們仍然能夠感受到中原人民對神醫華佗的崇敬與懷念之情。請隨著我們的鏡頭一齊去瀏覽一番吧……
113、時:曰
景:安徽亳州、河南許昌、江蘇揚州、徐州、沛縣等地。
人:環境人物。
[特寫畫麵]安徽亳州(古稱譙郡)是華佗的故鄉。在華佗去世後,家鄉人民建起了華祖庵、華祖廟、華佗雕像及五禽戲台等祭祀場所與遺跡。
*政府建起了華佗醫院,以傳承華佗的事業。
*當地老百姓在華佗精神鼓舞下,幾乎家家種中藥,人人懂中藥、用中藥;形成了全國最大的亳州中藥材市場。濃厚的中醫藥文化,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使城鄉麵貌發生了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