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望著金吾軍安然撤入潘鳳守軍的陣形中,知是一路兵馬也沒有多做防範,徑直朝陣中衝去。
潘鳳盯著太史慈肆無忌憚得領兵殺來,不由怒上心頭,駕馬向前,大喝道,“殺!”
鳳頭刀盤空回旋朝著太史慈斬來,二將曾在棗陽城時對陣過,當時潘鳳險些就折在太史慈手裏。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潘鳳卯足了勁揮刀劈攔,刀蓄火勢招做騰龍舞鳳迎麵打來。太史慈不知潘鳳是何意,料他是想趁機報複,二話不搭接刀刺去,槍招起手以兩儀入道對上。
兩人交兵而過,潘鳳起手在先,而且太史慈倉皇應對,一招交手潘鳳略占優勢,打馬回刀以燎原斬接上,火刀曼舞像是雜耍流火。太史慈失了先機,而且招式施展不開隻得驅馬前趕避其鋒芒。前路盡是潘鳳率領的金吾軍,這路兵馬自然以潘鳳馬首是瞻,主將的敵人就是他們的敵人,個人架盾持槍朝太史慈座馬或本尊刺去。
戰局一觸即發,隨著兩將交鋒,兩撥兵馬也競相爭鬥在一起。率先撤回陣中的金吾軍隻是稍微遲疑茫然了一下,立即恍然大悟,唯一最能讓人信服的理由就是兗州兵反了……
合兵一處的金吾軍轉身朝太史慈率領的兗州兵殺來,先時逃命的狼狽神態迥然不見,各個神勇異常,單刀直入奮不顧身。
太史慈領兵在前率軍遁走,連夜奔波了數十裏地,此刻已是人困馬乏,自然抵擋不住養精蓄銳的金吾軍,這一路前驅的兗州兵紛紛敗退回竄。而在後方典韋與趙雲正引兵抵擋著一路追殺的數千兵士。
太史慈率兵往後逃竄,那些兵士早已累得暈頭轉向,隻顧得往前,竟然忘了後邊也有追兵。原本據攔阻擋的兵士望著這路兵馬奮勇殺出陣列,不由精神一振各個鬥氣猛漲。趙雲回身望著太史慈喊道,“將軍來的正是時候,我們退了這麼遠,是時候該反擊了。”
太史慈還未答話,趙雲舉槍躍出兵陣嘶喊著朝敵陣衝去,守禦的軍士隻是據守在召陵處得後援兵馬趕來,各個驍勇如虎闊步向前,手中刀槍劍戟對著敵陣紛亂砸去。
亂,怎一個亂得瘋狂!
追擊的各隊兵馬猛然遭到強烈抵抗,甚至被反擊的軍士壓過陣勢,不僅無法再突進一步反而接連退後。徐晃闊刀橫掃將撲上的兵士撩翻,可是洶湧的兵士猛如洪水,隨著前隊兵馬退後,徐晃不得不引兵後撤。
趙雲與典韋在率軍退走時曾幾度與徐晃交鋒,此刻兵鋒逆轉,怎麼可能輕易讓他走脫了。
趙雲單槍鎖喉朝著徐晃探去,一招毒龍刺狠辣異常,眼見長槍刺來,徐晃揮刀架攔。槍點刀背,趙雲勁力一挺飛身躍起,撩空撥槍劈下,勢如鯤鵬展翅威壓八方。徐晃被槍勁迫退,又迎頭抵上劈落的長槍,若此刻架刀阻隔已經太遲,隻得躍身側向躲閃開槍尖。
槍落地蕩起橫走,沿著徐晃閃開的方向掃去,趙雲以神龍擺尾之勢追槍襲卷,連帶著撤退兵士一並挑蕩擊開。徐晃躍身反向閃過,托手助刀揮勁撩來,似要將對方撕裂成兩半。趙雲尚未折槍回擋,典韋大喝一聲架斧攔住闊刀,喊道,“讓我來對付他。”
趙雲和典韋倚背而立,一槍雙斧,槍做赤金龍膽槍,斧為飲血天工斧。身形微動,槍斧齊出,趙雲撥槍朝著撤退的亂軍打去,典韋頓斧迎上徐晃的闊刀再度廝殺在一處。雙斧迸裂,摩擦出萬樹梨花,典韋氣力頓漲如入忘我之境,血斧暴走風火輪般緊追著徐晃砍來。
“公明先走,讓我來對付這個粗漢!”典韋聞聲望去,司馬懿馭馬持弩對著典韋放箭,那箭非一般的短箭而是十方盒。典韋挑斧擋開機關盒,這一斜擋恰到好處,以其中一個角點為觸發機關的錦盒瞬間散開暴雨般密密麻麻的袖珍箭。箭簇沒有朝典韋射來,而是逆向朝司馬懿掠來。
天作孽猶可活,自作孽不可活。司馬懿怎麼也沒想到典韋既然把箭雨擋了回來。
不過袖珍箭的傷害卻是有限,司馬懿首當其衝被亂箭射落下馬,身上各處都是密集的箭簇。徐晃也顧不上在與典韋糾纏,回身來援司馬懿,架刀擋住臨空揮下的血斧,單手馱起司馬懿,怒喝一聲格刀擋開斧刃,回步朝兵陣中退去。
“想走,沒那麼容易!”趙雲飛身躍槍趕上,槍刃擦身而過,槍柄橫旋而出攔住徐晃的去路。此時,長槍出手,趙雲赤手空拳朝徐晃後背擒拿而來,徐晃躲閃不開隻得回刀相阻,趙雲捷步迅行避讓開刀鋒,拆掌拍向徐晃後背,奪搶過背上的司馬懿朝身後的典韋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