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〇年八月十五日星期三,陳安小學的全體師生剛過完哈尼“苦紮紮”,孩子們還沉浸在節日的喜悅之中,又迎來一個歡樂的日子。這一天,龍誌興和陳美仙在陳安小學的校園裏舉行了獨具一格、別開生麵、既節儉又不失隆重的婚禮。這個婚禮的設計、創意者自然就是鄭光祖。參加婚禮的除了見證了龍誌興和陳美仙倆的戀愛史的陳安小學的六位老師、陳美仙家人及親戚、李繼福支書、徐村長外,還有陳安小學的全體學生。
一對相親相愛的年輕人今天就要結婚了,但是,今天人們看到的不是哈尼人傳統的“哭嫁”,而是一場歡樂的、別具一格的漢族去“婚禮”,鄭光祖把漢族人的婚禮習俗搬到了哈尼山寨陳安村。
新人的新床是陳木匠和鄭光祖共同免費為他們做的。
吃過中午飯,陳安小學的六個教師來不及休息一下,就七手八腳地忙了起來。李誌亮和龍誌興互換了房間,因李誌亮原來住的房間要稍微大那麼一點,可放得下一張雙人床,而龍誌興原來住的房間,要是擺進一張雙人床,連門都開不了了。
龍誌興、陳美仙的婚床擺放好以後,鄭光祖又開始忙著為兩位新人寫字寫對聯。他拿出幾張鮮紅的紙,把紙拆開,先寫了一個大“雙喜”字讓人貼在新人的蚊帳內。床上的紅被褥與這個大“雙喜”,相互映襯,顯得非常和諧。鄭光祖又寫了一副對聯貼在新人的房門上,上聯是“在天願做比翼鳥”下聯為“在地願為連理枝”橫批是“百年好合”,門芯還是一大紅“雙喜”字。就這樣,“婚房”布置完畢。
嶄新的婚床,紅紅的被褥,紅紅的對聯,紅紅的“雙喜”,新房雖簡單,但顯得非常的喜慶。
“新房”布置好後,陳清秀、陳美英又開始給新娘子化妝打扮了。陳清秀、陳美英首先給陳美仙梳好頭,編好辮子,然後給陳美仙穿婚裝。陳美仙的婚裝是她阿媽花了好多年為她準備的。這嫁妝是由衣服,帽子和褲子三部分組成。衣服分內衣和領褂,內衣的領上和袖子上釘滿了銀泡,領褂上也釘滿了銀首飾,帽子上同樣鑲滿了銀飾。陳美仙紅潤的臉龐配上這銀光閃閃的衣飾,十分的和諧、協調,盡出哈尼新娘子的美麗風韻。
陳清秀、陳美英兩姊妹給新郎、新娘和新娘父母配戴上了自製的胸花,也給自己和鄭光祖戴上了胸花。鄭光祖是今天的婚禮策劃人和婚禮主持人,也是新人的伴郎。新人的伴娘自然是陳清秀、陳美英兩姊妹。
新娘陳美仙從陳美英手中拿過鏡子,對著自己,左看看,右看看,滿意地笑了。她突然問鄭光祖:“鄭老師,你什麼時候讓清秀也穿婚裝?”
鄭光祖說:“你就不要再叫我‘鄭老師’了,你就叫我光祖吧,我也想讓她穿了,等她穿上婚裝,我們就是一家人了,到時我還得管你叫姐呢,誌興也成了我的姐夫了。”說得大家都“哈哈哈”地笑了起來。
婚禮現場布置得像個表演場,分台上台下。台上左右兩邊各有兩張桌子,中間空著,左邊坐著陳美仙父母及她家親戚;右邊坐的是李支書、徐村長和陳安小學的老師們。台下是40張“飯桌”,但“飯桌”上擺的不是飯菜,而是一些糖果和裝糖水茶的碗,糖果有水果糖,有餅幹,有瓜子,有花生果。不言而喻,糖水茶象征著愛情和婚姻的甜蜜,花生和瓜子則象征將來多子多福。台下的“客人”沒有一個大人,都是陳安小學的學生。
下午四點半,龍誌興、陳美仙的婚禮在陳安小學的操場上正式舉行。鄭光祖走上台,很是莊重地向台上和左右兩邊各行了一個禮,又向台前行了一個禮,然後大聲地開始發揮他的口才:“‘秋風萬裏動,日暮黃雲高。’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各位親人,各位長輩,各位朋友,各位台前的弟弟妹妹們,大家下午好!初秋的今天,是一個吉祥美好的日子,是一個大喜的日子,我們有一對幸福的新人在今天終於走入了婚姻的殿堂。那麼,這對幸福的新人是誰呢?現在,我們用熱烈的掌聲來恭請這對新人閃亮登場。”
在掌聲中,龍誌興和陳美仙手牽著手,微笑著走上了台。他們先向台上左右兩邊各鞠了一個躬,再轉過身,向台下也鞠了一個躬。
鄭光祖大聲地對台下的學生說:“各位同學,今天我們都見證了一個新家庭的誕生,站在我們麵前的就是這個新家庭的男主人和女主人。大家看清楚了沒有?這對新家庭的主人,也就是這對手牽著手,走上台來的幸福的新人,他們是誰?”
“龍老師和陳美仙姐姐——”
“對對對!他們就是我們的龍誌興老師和陳美仙姐姐,今天,他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那麼,他們到底有多幸福呢?各位同學,你們想知道嗎?”
“想——”
“好!我們現在還是用掌聲請兩位新人告訴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