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萬年曆,一七四九年,四月初六。

青雲大陸天南之地,偏居一隅的百裏城上空,多日的陰霾天氣逐漸散去,天空出現了久違的陽光。

在城中,商人們開始忙碌起來,為了即將到來的“天耀”節做準備。

街道兩旁,店鋪紛紛打開,各種商品擺滿了櫥窗。

新的一天,新的開始,對於即將到來的“天耀節”大家都充滿了期待。

“賣魚嘍!新鮮的魚哦!來自千山湖的上佳魚獲……”

“賣燒餅!香甜可口的武大燒餅!三文錢一個,賣燒餅嘍!……”

……

在這個逐漸喧囂的城市中,一個街口處。

一位身著青衣長褂的老道士牽著一個六七歲大小的小娃子駐足在一個算卦攤位前。

那位老道士,臉龐清瘦,眼神深邃,似乎藏著無盡的故事。

他牽著小娃子,那小娃子眼睛明亮,像兩顆星星,看著那個熱鬧的街口。

老道士微笑著,輕輕摸了摸小娃子的頭,然後他看向那個空無一人的卦攤,眼中閃過一絲深思。

街口的喧囂聲音不斷,人群熙熙攘攘,商販的吆喝聲、路人的談笑聲、市井的叫賣聲。

這些聲音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城市生活的熱鬧畫卷。

然而,無論聲音多麼嘈雜,老道士和小孩都保持著那份寧靜和安詳,仿佛時間和喧囂都無法打擾到他們。

老道士對小娃子說:“我們就在這裏等一等!大師一會就來了!”

小娃子眨巴著眼睛,看著老道士,顯然不明白為什麼。

但他的臉上卻帶著期待的笑容,顯然對老道士的話深信不疑。

沒過多久,一個身穿淺色長袍的老者急匆匆地走了過來。

老者的白須長長地垂落在胸前,微微飄動。

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配上八卦綢帶更顯得神秘莫測。

老者的右手拿著一杆長幡,幡上繡著龍騰雲霧,寫有“一卦知天命”五個金色大字,氣勢磅礴。

當他看到了老道士和小孩時,眼神中閃過一絲精芒。

隨後漫不經心的來到攤位前,將手中的東西放好,開始了一天的營生。

老道士微笑著走上前去對老者說:“善德大師,我爺孫二人又來了!還請大師為我的孫兒,算一卦。”

“道友你這個月來已經連跑三趟,俗話說事不過三,既然道友如此信得過老朽!一會老朽便為你家孫兒算上一卦。”

“我脈講究,一稱骨,二望氣,三起卦!我先起書!道友稍等片刻!”

缺德道人說完,便不再管眼前的爺兒二人。

拿出一本名字叫做“預天閣錄”的厚厚的書籍看了起來。

柳如事見狀,也不好再打擾到這位地演大師,隻能耐心的等待。

地演與天算兩大流派,是目前玉虛界主流推演天機的流派,每一位大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推演天機方式。

在情況莫明的情形下,言多必失。

柳如事拍了拍身上的塵土,牽著柳青雲的小手,走到一旁的石桌旁坐下。

拿起茶壺倒了一杯茶水,輕輕抿了一口。茶水清香甘甜,讓他心情舒暢了不少。

小柳青雲則安靜的坐一旁,童心未泯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