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結言:答錦繡公子(1 / 3)

答錦繡公子

封神傳奇(商周演義封神正源)發在紅袖論壇期間,得長篇看台斑竹錦繡公子承顧,向我發來短信,寫一篇關於封神的創作心得,當時,沒有考慮許多,隻是把自己寫封神的一些曆程寫出來。今天,為了留存,把它發在這裏。

封神的創作心得

錦繡公子給我發來了短信,讓我寫一篇創作心得,我思慮許久,實在是想不出說些什麼,因為對文學,隻能是管中窺豹吧,不敢說什麼的,在這裏隻能把我的人生路和寫這部書時的艱難說上一說,聊作心得了。

在我小的時候,常聽大人們,閑談些曆史及一些神話,要是有說書的來了,我們小孩子更是一窩風的去搶一個好位置,說書的在開始總是來一段小書頭,一般是一個小故事,很像今日寫書時的引言,然後才標入正題,說書的在書頭裏談到蘇妲己,總是說她的壞,狐媚、妖孽,害人,我們聽得了都是義憤填膺,然而說到哪吒,楊戩等人的神奇時,我們則則是心生向往,那小鑼鼓的聲音也就在心裏生了跟。

但是,鄉人的知識少,讀音多不準,談到書中人物如哪吒,楊戩都是錯亂,把他們讀成了奴叉楊槳。

記得那時節說書的說西遊記,說到孫悟空的神妙,上天入地,翻江倒海,七十二般變化的本領,這常是我們小孩子在玩耍之餘談論和爭論的話題,有時,為了孫悟空究竟是七十二變還是七十一變,爭的是麵紅耳赤,甚至於打起架來,這時大人就會來勸解,拉架,吵我們道:什麼七十二,七十三,孫悟空就是無就是空,真不清楚這倒有什麼可爭的?

我們被吵了後,自是都作鳥獸散,可一會兒,便又忘記了剛才的傷痛,聚集在一起,咚咚咚的玩耍起來,直至累困,現在想起來還是非常的回憶。

至後來,我從鄉裏轉到了城裏(小鎮)讀書了,(說明一下,在城鄉兩處讀書,也是那個時代造成的,我父母屬於知青下放。)帶著一口鄉音的我,常被夥伴們嘲笑,稱為鄉村土大頭,雖被他們所嘲諷,但是我卻不肯丟掉那一口的鄉音,以致常為取笑的對象。城裏的老師,在課堂上多次糾正我的鄉音。

“孫悟空不是孫無空,哪吒也不是奴叉,楊槳也不是楊戩...錯了,奴叉不是哪吒,楊戩不是……唉!我也給你氣昏了頭。”

多次糾正,我依然改不了,鄉音還是極濃,以致老師後來也會跟著出錯。

我拚音一向不是很好,鄉音也依舊我行我素,在小學畢業時,也不知怎麼考的,居然進了全縣的前五十名吧,大概是二十多名,後來聽說在小百式比賽中,居然是第一名,總之,在別的夥伴還在上課,為畢業考試犯愁時,我們被提前保送到了縣裏的中學。當然,我就讀的小學也是縣裏的一流小學――縣實驗小學,學校裏有一圖書館,那時就特準我們辦了借書證,還記得借得的第一本書就是《西遊記》,簡本的那種,不是太厚,印象深刻,特別是對神話人物印象深刻,知道了他們一部分人的由來。再後來,我又陸續的借讀了《稻草人》和《三國演義》,都是簡本。至於四大名著中的另外兩本《紅樓夢》和《水滸傳》則是在中學讀的,這兩部書都是全本,一部三本。家中的四爺原本就有的,所以看了還可在看,印象很深。《封神演義》是哪時節看的,現在卻忘了,大概是以後看的,回到鄉間又看的,總之對名著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中學時我們校園裏最流行的書大概是《山海經》,或是後來的《故事會》,那時看的很多,神話往往就是在那時鑽進心中,猶如孫悟空鑽鐵扇公主肚子裏,令人無時不想他。

與此同時,我的學業卻是一落千丈,因為對拚音的不熟悉,看英文字母真是很難,那時刻,英語已被提到主要的課程上,我們學不好它,卻總有理由,說什麼我是中國人,不用學外文,不會ABC,照當中國人。於是,幾門功課竟是都撂了下來,畢業的時節,雖是臨時抱佛腳的刻苦了一回,最終隻能進入了二流的高中,縣第二中學,在進入高中的時候,正刮起一陣瓊瑤,金庸的風,看瓊瑤的言情,金大俠的武功,其間是分別沉醉一階段,待清醒一些時,高考已來到了,學校裏高飄著一顆紅心,兩種準備的旗號。艱苦創業,爭做萬元戶這句口號,也會從部分老師的嘴中冒出。擺明了,我們都是老大難的學生。再說了,上大學的費用也相當高,那時候剛好改革,自費的有了。但我的家境本是清貧,我下麵還有弟弟妹妹共四個孩子,父母的處境艱難,所以,我也就沒有選擇複讀,從學校下來後,父母就開了一個小雜貨店,我幫照看著,但對知識卻是照常喜愛,一有報紙和書籍就會鑽到裏麵看,忘我的時候,常常會引來責斥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