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婚姻與解放(1 / 3)

米國,紐約。

昔日人類史上最繁華的都市圈,如今終是成為了過去。

縱然那一盞盞霓虹燈依舊在努力維持著燈紅酒綠的都市風情,可終究是難以複現過去那令無數人向往的紙醉金迷。

這座城市,終於成為了曆史。

與曾經長眠於此的無數男男女女的愛恨交織一起塵封在那無人願意再次翻開的故事書中。

為什麼不願翻開?

是因為那段曆史並不光彩嗎?

不,人類的曆史從不光彩。

是因為眾生眼前所見的,便是曆史。

它是舊的曆史,也是新的曆史。

因為——

已有之事後必再有,已行之事後必再行。

既然如此,又何必浪費時間去翻開曆史呢?

曆史,不就在眼前重現了嗎?

……

新時代廣場。

曾經那個見證了人類文明虛假的繁榮之巔的時代廣場已然在三戰的炮火中消逝了。

一如它的名字一般,與那個時代一同落幕。

隻是——

分明人物俱非,可偏偏如此熟悉,就仿佛似曾相識。

望著那些舉著“LADY FIRST!”,堵塞了廣場和道路的外觀為生理女性的雌性人類;

望著那些努力耐著性子,嚐試和“她們”講道理的外觀為生理男性的雄性人類;

望著那或是滿臉戲謔,或是冷眼旁觀,或是匆匆路過的“人民群眾”;

少年終於還是不禁輕輕一歎。

【社會原子化的序幕已經拉起】

【接下來,應該輪到極端男權,或者是多元性別登場了吧。】

少年搖了搖頭,不再旁觀,轉身離去。

“雖然總說外界曆史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草台班子,但是這種‘輪流坐莊’的回合製多周目遊戲未免也太無聊了。”

“突然感覺自然人類壽命短暫也不算什麼壞事,如此無聊的遊戲誰能堅持不退遊呢?”

少年伸了伸懶腰,逆著人流的方向,走出了曆史的輪回……

《論人性:婚姻與解放(節選)》

作者:守望者

世界是唯物的,人類社會也是建立在經濟之上。一切人文社會的觀點都必須從社會經濟出發,否則本就不甚嚴謹的人文科學更是如同空中樓閣,毫無價值可言。

——總章

……

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在學術追求上最大的區別,就是前者追求的是“因”,是物質世界的根本;而後者追求的是“果”,能造福社會的“果”。對於人文社會而言,“因”其實並不重要,反正怎麼解釋都行,隻要解釋得通。

因此,本書之中所有的觀點都是刻舟求劍、倒果尋因,望後來的讀者能夠獨立思考、辯證看待。

……

自然條件下,人類文明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原始采獵文明、古代農業文明、近代工業文明和現代信息文明。婚姻作為一個人類創造和定義的概念,它的含義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在不同的時代,婚姻及其衍生概念都是不同的。

……

在原始采獵文明中,社會經濟製度以公有製為主,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公有製的天然合理性。人類是自然的產物,而非社會的產物。相反,社會才是人類關係發展的產物。一方麵,在原始社會時期,無論是女性主導的采集,還是男性主導的打獵,都是無法提供穩定的食物來源;另一方麵,這個時代的人類缺乏食物保存手段,通過采獵獲取的食物必須盡快食用,否則就會腐敗發黴。如此種種,才催生了原始社會的部落公有製。

換而言之,不是自然賦予人類的天性讓他們選擇公有製經濟,而是落後的生產力現實逼迫人類抱團取暖、群居而生。

在原始社會時期,婚姻製度並未成型。因為婚姻本質是一種個體製度,事實上是與部落這個大集體做切割。在這個朝不保夕的時代,脫離集體往往意味著死亡。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集體內部就不會產生矛盾。

矛盾是世界的本質。在人類社會中,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是永恒的核心矛盾。當然,在具體的社會實踐中,人類往往容易在前者達成一致,而在後者打成一片。其中原因也不難理解:發展和解放生產力是增值的合作共贏,而公平生產關係是非增值的零和博弈。

所謂非增值的零和博弈,就是指無論結果如何,社會財富的總量都不會增加,隻會影響個體財富。有人多吃一點,就會有人少吃一點;有人歲月靜好,就一定有人負重前行。

分配問題作為生產關係的核心,是人類社會永遠無法調和的矛盾,最理想的社會也隻能達成一個讓大多數人能夠接受的製度。至於讓所有人都滿意的製度,更是一種連烏邦托社會都不敢幻想的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學術界曾長期盛行一種觀點,將分配製度當做社會發展的內驅力,即“積極的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並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筆者不明白:將勞動者被剝削走的剩餘價值返還一部分給勞動者,這就叫“積極的生產關係”嗎?每當讀到這句話,筆者總能感受到一種將勞動者當做“追著蘿卜跑的驢”的黑色幽默,並深深感慨於舊社會的統治者對人性的理解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