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章 馬平川(1 / 2)

2002年,馬平川終於還是複員了。從部隊回到家,馬平川頗不及待地換上了牛仔褲、白色棉體恤、黑甲克上衣。之所以迫不及待,並不是因為早已經厭倦了部隊生活,盼著早回家。真正的原因是:第一,不想讓自己再想部隊的事,想起來心就會像灌進了熱湯一樣地難受。第二,他準備盡快地進入社會,重新開始新的角色,二十五歲,其實還很年輕,路還長,但是也不能不抓緊。

馬平川的人生並不像自己的名字一樣一馬平川。從小到大,馬平川的學習成績還不錯,一直不錯的他卻在最後的高考時中了暑,成績想都不要想了,中暑加上上火,一直躺了一個多月,爬起來以後他決定就這樣吧,不複課了,複課也不見得就能考上,靠上了他爹不見得就能供得起。就算家裏砸鍋賣鐵把自己供出來,現在大學並不包分配,隔壁大學本科畢業三年的林子雲就是例子,林子雲畢業後在省會人才市場長期蹲守,好工作不要應屆的,不好的工作自己又感覺委屈,最後發現原來工作崗位和大學生的比例完全失調,隨便一個單位招個打水掃地的內勤都有一群大學生拿著各種文憑圍一圈兒。大學生,在這個年代不是什麼希奇物兒了!

馬平川決定去參軍。老馬了解了兒子的想法以後,沒說別的,點頭同意。理由也簡單:“去吧,當個幾年兵,能提幹更好,提不了幹就當在部隊白吃飯練力氣了,回來還種地,娶老婆過日子,餓死過誰了?”

馬平川順利地報上了名,順利地體檢合格,順利地到了部隊。部隊是野戰部隊,和那些城市的武警不同,那些城市兵大多安逸,除了訓練,頂多趕上所駐城市舉行大型聚會類事件,出去維持維持秩序。這些兵當的是兵,卻能充分感受到城市帶來的各種新奇與快樂。馬平川所在的部隊坐落在北部邊疆一片山腳下,馬平川算過,距離軍營最近的一座小城市,自己當兵五年去了十一次,八次是跟著執行任務,基本上沒顧得參觀,兩次是陪著連長辦事,去的地方連長定,經曆有限。最後一次就是複員前兩天,這次馬平川徹底逛了一次大街,得到的結論是:自己這五年白過了。說是當五年兵,跟坐了五年牢的效果是一樣的,出來一看,先不說城市發展到了什麼地步,就說自己,出來的時候什麼樣,現在還差不多,土老冒一個!

馬平川在部隊幹了五年,三年服役期,第三年上轉了士官,一切又比較順利,論成績也很不錯,幾次營、團內大比武,馬平川都獲過榮譽。士官第二年,終於聽到要提幹的消息,馬平川興奮勁兒還沒過,部隊改編的消息緊接著傳來。最後消息印證,留給馬平川考慮的,就是轉業還是複員。馬平川不是幹部,地方上又沒有關係,說是有個二等功符合條件,但是轉業安置的可能性幾乎沒有,複員還可以多拿些錢,想來想去,最終選擇複員。馬平川這個時候有些懷疑自己的人生:怎麼總是在最後一刻倒下呢?

“恩,還好,這些錢夠打房頂了!”老馬數完馬平川的複員費,抬頭看兒子,說:“25了吧?我明天找你嬸子看看有合適的沒有。”

又說:“房子給你蓋上,再給你找個過日子的人,我這輩子就差不多了。你們哥兒倆哪個給我一分錢回報了?養倆兒子,還不如養倆畜生,東頭兒老滿倆閨女,掙了幾萬嫁妝……你姐也是,便宜了老宋家了!”

馬平川最不願意聽老馬嘮叨了,自從馬平川的媽七年前去世,老馬就把老伴的嘮叨繼承了過來,三個孩子,挨著個兒地嘮叨,總感覺哪個都不怎麼讓他舒心。馬平川躲了五年,這回徹底續上了。

“我還沒打算留在家呢!”馬平川打斷老馬的話,倔強地說:“複員了我就非得種地了?”

“那你還想幹啥?年初寫信說要提幹,老子買了酒,買了肉,跟小三兒喝了半宿,酒勁兒還沒下呢,你又說要複員,這回又不在家了,你還想幹啥?”老馬瞪起了眼睛。

“我去找我姐去。在她那兒呆幾天,找個工作。”馬平川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老馬有些意外,立刻又冷起了臉,繼續用他那煙酒過度導致的沙啞嗓子嘮叨:“找你姐?你姐好過了?兩口子全下崗,日子還不如老家種地的呢!市裏,市裏就好過了?前天你姐回來,還從我這兒背半袋兒麵呢!你們三個,一個不如一個……”

老馬習慣性地舉一反三,這是他嘮叨的重要特點,一件事情在他眼裏,除了表麵上讓人看不慣,往往還要牽扯到別的看不慣的東西,既然看不慣,就一定得說出來,於是無邊無際。旁邊一直在看武俠小說的馬小溪把馬平川拽了出來:“你別跟他說了,說啥也沒用!想幹啥你就幹去!成了他樂,不成他還罵。這還沒喝酒呢!”

馬小溪是老三,高中沒畢業就不上學了,和幾個小夥伴兒去市裏熱電廠幹了倆月力氣活兒就跑了回來,在家待業到現在,市裏的活兒沒幹成,卻是喜歡上了市裏的繁華,回到家裏連地也不愛下了,越來越遊手好閑。馬小溪是姐弟三人中跟老馬生活時間最長的,二十二了,聽膩了老馬的嘮叨,見他又要往高潮上走,拉著哥哥跑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