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小公子們進學校之前也想過,進了學校之後要怎樣的跟這些土包子耍耍威風,可是進到學校裏以後,才發現這個學校裏的東西是他們以前想玩,家裏卻不讓玩的,在學校裏還能光明正大的玩,並且還有很多他們感興趣的獎懲製度。

而且張長生和時建樹宣揚的是學校裏人人平等,把學校比作戰場,他們就是可以能把後背交給對方的同門師兄弟,這裏不看家世、不看背景,隻看自身本事硬不硬。

比如女院那邊的師姐們,在每月一次的校會上得到了院長的誇獎,他們小看了幾次並且上前挑釁以後,被幾個師姐拿下,才知道師姐們平時的訓練有多刻苦,而實力實在不濟的師妹們,也隻能被叫師妹。

從那以後,他們就不敢小看這學校裏的任何人,學校裏的科目已經增加了很多,還有騎射、廚藝、樂器等等等等,每個人都可以在業餘時間去學習更多自己喜歡的東西。

待學生們年紀大了些,再根據平時所學和所喜,合理的給學生們推薦“就業方向”,讓學生們少走些彎路。

這一晃又過去了好幾年,皇帝的身體是真的不好了,即使好,皇後和貴妃也不能讓皇帝好,最後還是皇後技高一籌,四皇子又是中宮嫡子,更符合禮法。

而以貴妃一脈為首的勢力不甘心,打著“清君側”的旗號發動了皇宮內的戰亂,皇後這邊也防備著,也幸虧張長生送給四皇子的人手中有一人洞悉了貴妃那邊的計劃才能提早做準備,也幸好有一個人保護住了四皇子和皇後。

最後貴妃一方以失敗告終,四皇子順利登基成為新皇,上朝的第一天就宣布提前開啟科舉,諸多官員罷職的罷職,丟命的丟命,需要新鮮血液流向朝堂。

於是時建樹教導走科舉的學生們,天資好的可以參加科舉,天資差些的可以先下場考取秀才,再慢慢積累一步一步來。

因為參加科舉的人數有些多,不僅有文舉還有武舉,於是在塵埃落定之後,時建樹帶隊學生們前往京都趕考,闊別多年,時建樹也想不到他是以這種方式再回到京都,看著眼前還有正在修葺的房屋,時建樹很慶幸當年跟姐姐和姐夫逃離了這個地方。

現在安定了,他已經習慣了鄉間教書育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但是該是他、姐姐和姐夫的榮譽,他一定要拿回來,就等著這一場科舉的結果。

科舉的結果讓官員們震驚,榜上有名的學子,河溪村書院就占據了大半,還有武舉的結果也是差不多,等著官員調出檔案,更震驚的還在後麵,這幾年南城的院試和鄉試名單上河溪村書院的名字也都幾乎占據了榜上的大部分排名。

從這一天開始,河溪村書院這個有些土的書院名字被人們記住,也成為華風國內最好的學習聖地之一。

在人們想著辦法要把自家孩子送進河溪村書院的時候,新皇居然給河溪村書院題字的消息又飛快的傳了出來。

眾人詫異,接著就有人說看見新皇接見了河溪村書院文院的院長,接著又有人說出那河溪村書院文院院長居然是消失已久的九皇子。

最後這條消息才是最讓眾人久久不能平靜的,河溪村書院居然是九皇子開的,還教導出了這麼多的能人,除了文院還有武院,武舉這次中選的人數也很可觀,眾人更好奇起武院的院長是誰來了。

隨著新皇給的賞賜和聖旨出來,所有人都知道原來當年九皇子和八駙馬一起逃出京都並且創建了河溪村書院,還有人看見新皇身邊的侍衛長對前九皇子恭恭敬敬,所以還有人猜測當時還沒有開始爭奪皇位的時候,新皇就已經在籌謀一切。

現在新皇登基了,九皇子和八駙馬就開始往朝廷裏送人才來了,看來這河溪村書院的排名還可以往上再升升,一時間京都還在搖擺不定的人家,在打聽到消息之後,下定決心把自家不成器的孩子送往西南邊境之處的河溪村書院。

那些京都來的世家公子,跟先前南城那些官員之子一樣,對然出發前家中長輩耳提麵命,河溪村書院的院長可是新皇下旨冊封的逍遙王、昌平公主和駙馬,逍遙王和駙馬深受新皇信任,讓他們到了河溪書院安分做人。

他們在家答應得好好的,在去的路上想著這山高皇帝遠的,就是有什麼事情,隻要不是太過分,那逍遙王和駙馬也不能拿他們怎麼辦,要知道他們家的家人都是在新皇登基的時候出了很大的力氣。

可誰知道他們到了河溪村書院,連兩位院長的麵都沒見過就被拉去操場上集合,等著周邊村子所有人都到齊之後進行考核,隻有及格之人才能被書院錄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