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了,也不是什麼大事,本來他還想著到了南城要去做些營生,但是現在有了姐夫“師傅”留下的財物,他們以後應該是吃穿不愁,做些好事度過餘生也不錯,種地他不會,給孩子啟蒙這種事情他還是能做做的。

河溪村的人幾乎都行動了,人手不夠連村民自己在外村的親戚朋友也叫上一起幹,張長生來者不拒,指派鏢師們監工,隻要不是偷奸耍滑的都不管。

可是村民們都知道這房子以後除了貴人會在裏麵住,以後他們的孩子也會出現在這房子裏,真的出什麼事情他們也是不敢想的,所以根本不敢偷懶,有時候休息下來,恨不得比鏢師們“建工”得還認真。

最先建好的是石頭砌的外牆,人手夠的情況下,白天張長生就帶著一部分人去山上挖需要的果樹和香料樹等回來移植,還有幾個他看好的會打理這些東西的老農交代,平時需要注意些什麼,要怎麼養護等等。

讓幾個老農都感歎,這會念書的人種點東西都比他們懂得多,更堅定了以後要讓自家孩子好好念書識字的想法,還有那什麼暖棚,他們隻聽說過是貴人們用來培養名貴花卉的,也不知道這用來種糧食蔬菜會是個什麼樣子。

房子整體建起來沒用幾個月,還好建房子時已是快要入冬,河溪村冷是冷了些,但是沒怎麼下雨,工期趕得快,張長生他們搬遷的那天,就著也宣布了孩子們的入學時間、上學時間和上學的規矩等。

村民和村民的親戚們也來了,不僅是沾喜氣,還有那也想把自家孩子送來的,都在操場上,是的,操場,這是張長生特意留出來的平坦位置,以後就給學生們用來開會搞活動或者鍛煉身體之用,像現在這樣用來傳達下消息也不錯,站下河溪村所有人還有剩餘的位置。

於是在張長生他們入住新宅子以後的第二天,操場上站滿了年齡大小不一的孩子,家長們送到大門口就不讓進了,隻能遠遠看著孩子自己進了“學校”,晚飯後他們才能來接自己的孩子,要是外村的孩子,那就隻能五天後再來接孩子。

開始張長生沒有先按照孩子們的意願來安排,而是都上了識字課,下午才是分開,該繼續去上啟蒙課的去上啟蒙課,時建樹負責教學。

剩下的一群孩子,張長生就帶著他們去看,當然目前就盧嬤嬤的女紅,時雪梅帶著孩子輔助盧嬤嬤;還有留下的幾個鏢師和張長生的武功;幾個老農的農業課;還有木匠課、鐵匠課,其餘的張長生暫時沒找到有才之人來擔任。

等孩子們都看完了,張長生才讓他們自己選擇,但是早上的識字課和課前的基礎鍛煉是必不可少的,下午和晚上才是他們各自喜歡的課,他讓孩子們都要有個心裏準備,要想學好可不比在家安逸,要是想退出也不是那麼容易。

孩子們來之前就被家裏的大人千叮嚀萬囑咐,到了學校要聽張院長和時院長的話,不然回家有他們的好果子吃,而且在這學校裏苦是苦了些,但是飯菜好啊,隻要能吃飽又吃好,辛苦點也是應該的。

男孩子們都這樣想,更何況進到學校裏的女孩子們,要知道除了河溪村是張長生強製要求的,其他村子來的孩子裏,就隻有幾個女孩子,她們太知道進到這學校裏有多不容易,所以對於張長生說的話都奉為圭臬,幾個先生說什麼她們就幹什麼,絕不喊苦喊累。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