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楔子(1 / 1)

山貓是一種動物,它敏捷、機智、凶狠、神出鬼沒,體形雖不大,卻令人頭痛萬分。

王森是山東省偵緝大隊的隊長。一個有時像個瀟灑英偉的富家子,有時又不修邊幅,滿臉胡須茬子,充滿野性及殺氣的男子漢。

山貓王森,山貓是王森的外號,“山貓”這兩字,不但是王森的同僚對他的昵稱,而且在刀客、凶徒的眼中,山貓兩字比王森兩字更加可怕。

我寫“山貓”王森,絕非因為他跟我是同宗,更無意在煮字療饑當中為自己的前輩標榜,表示姓王的全都是好漢。這一點請萬千讀者留意,免得在下從此淪為小人,而被海外所有的王氏宗親會(包括太原堂及開閩堂)驅逐出祠堂,從此成為“孤家寡人”。

既然如此,你必會問我,為什麼千萬個英雄你不寫,就偏要寫個姓王的?

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我自小自祖父母輩口中聽過不少有關王森的事跡,這些事跡深深印在我腦中,所以寫起來便可“下筆千言”,而這稿費也就容易賺了。

再者,我祖父在清末時,中過鄉試,至少也受過正統文人的影響,寫這種野史式、而又帶點標榜的懸疑的小說,他是寧願餓死也不肯寫的了。不過,在他言談中,卻表示未能把王森的事跡寫成一本書,以傳鄉人親友作閑時的消遣,而表示遺憾。這件事,也隻好由我這個讀書不成三大害的不肖孫子勉強為之了。

我自小便很向往北方的鄉野生活,到底這是什麼原因,連我自己也不知道,但自執筆以來,寫的都是發生在北方的故事,加上老編的捧場,可能有些讀者以為在下是北方人了。其實在下這一族自唐末以來,一直在南方延續,而在下也從未踏過長江北岸。南人寫北方的故事,難免有點南腔北調,這一點實在無可奈何,隻有請北方籍的讀者原諒了。

王森既然是在下的遠房前輩,他自然亦是南方人,為何會跑到山東去做偵緝隊的隊長?

我隻在祖父的閑談之中,隱約知道一點:有一年,家鄉發生水災,王森家更是首當其衝,洪水過後,家當蕩然無存,他爹隻得把他賣給一個跑江湖玩雜耍的老藝人。那老藝人闖蕩四海,後來大概在山東落籍,是以王森亦從此在山東“混”起來了。

聞說他不但槍法奇準(能夠雙槍連發),而且深諳傳統的中國武技,加上自小在江湖浪蕩,使他眼界開闊,聰明機警,又能吃苦,大概因此才被征入偵緝大隊。他隻混了三年,老隊長便不幸殉職,之後,便被破格提升了。

有一點使咱們王氏宗族格外高興的是,王森被破格提升,同僚中由上至下,竟無一人不服。

我聽來的有關王森的故事,都是零零碎碎的,雜亂無章,甚至有時間不符合的,大約是鄉人傍晚托了一大碗稀飯,到大樹下,邊吃邊乘涼,邊閑聊邊加油加醋編出來的。因此,我在下筆之時,作了很大的改動,並盡力使其有連貫性。

由於這是小說,大概宗族會諸理事也能諒我。

還有一點,直至我執筆時才發現的,王森到底是在什麼時候當上偵緝隊長的?他的事跡發生在什麼年份內?竟無所知,而當年向在下口沬橫飛講述故事的長輩,今已作了古人,屬於無從稽考之類。

不過,有一點可肯定的,王森風光的時候,是在軍閥割據,盜匪遍地的時代。

為了增加讀者的閱讀興趣,我還打算在今後的故事內,加插一些鄉野的狐鬼傳聞。

在我所聽來的有關王森的故事中,他一直不曾結婚,也沒有一個漂亮的小腳女人。我無意在小說中替他“成親”,但一個男人若是過了三十仍沒有女人,在那個時代是不可思議的,起碼他也不算是個英雄(是英雄者,自然過不了美人關),所以我隻好把他的年紀“固定”在二十五至二十八,年紀比這更輕時便當上偵緝隊長,人們難免難以入信;年紀過大,又怕他英雄心境寂寞。

我今日寫的這個故事,看來不是王森的第一件“傑作”,不過為了避嫌,所以才選上這一個,因為這個故事的反角,很遺憾,他也是姓王的。至於他是否與在下同一支宗族派係,在不能考據之下,隻能希望他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