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的話本人是一位國學經典愛好者,何為國學本人對此的理解為儒家的四書五經克己複禮,還有道家的無為而治,道法自然,墨家的兼愛非攻尚賢等,法家的注重法律。這是我所認知的國學經典,而何為經典呢,我認為經典之所以為經典是在於傳承他們,為什麼我用他們而不是它們,因為在於我看來他們是有生命的,因為一代一代的傳承,先人們的智慧,後人們的學習傳承和實踐給予了他們生命,而他們也用知識和精神力量來豐富我們的內在,來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為什麼我會喜愛他們呢,按道理來說他們是那麼的枯燥無味但是我認為在這個網絡新穎發達的年代很多的新的好玩的東西都進入大眾的視野,雖說是日常但是總有些低俗的幹感覺,哪個火我怎麼來,哪個迎合大眾的視野怎麼來倒顯得一些俗氣滿身。而國學不同的是不論時代的更迭他永遠不會改變,不會因為大眾的喜愛而去改變自我,說來有一種屈平先生的眾人皆醉我獨醒,眾人皆濁我獨清的韻味,但是其也不乏擁有人間煙火氣息,皆有如此才稱之為經典。話說回來這篇小說呢是由道家的知識結合虛構而成,但是裏麵的人物是真實存在的,道家五術為山醫相命卜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的周文王姬昌,當時他所使用的筮卜法就是如今的術數中的六爻,而我們也是由什麼都不懂的新手一步步慢慢進步成為現在這樣,所以心生一念索性將我們的進步的過程加入玄幻因素寫成一本玄幻虛構小說。奈何晚輩才疏學淺文筆不佳,竭盡所能僅能寫到如此,若有瑕疵還望海涵,並指出。2、故事背景本故事由十四個大國和兩個小國組成並且分為南北和中土(對應紫微鬥數的南鬥北鬥和中天星係),國家分別為北極、玉衡、天璣、天樞、天璿、天權、開陽、瑤光、金烏、玄月、玉府、玉相、玉機、玉梁、玉同、玉刹組成,而故事的人物會發生什麼且聽晚生細細道來。——雲海023執筆
此奉上太上感應篇
太上感應篇
宋代 · 李昌齡
太 上 曰 : 禍 福 無 門 , 唯 人 自 召 。
善 惡 之 報 , 如 影 隨 形 。
是 以 天 地 有 司 過 之 神 依 人 所 犯 輕 重 , 以 奪 人 算 。
算 減 則 貧 耗 , 多 逢 憂 患 , 人 皆 惡 之 , 刑 禍 隨 之 , 吉 慶 避 之 , 惡 星 災 之 , 算 盡 則 死 。
又 有 三 台 北 鬥 神 君 , 在 人 頭 上 , 錄 人 罪 惡 , 奪 其 紀 算 。
又 有 三 屍 神 , 在 人 身 中 , 每 到 庚 申 日 , 輒 上 詣 天 曹 , 言 人 罪 過 。
月 晦 之 日 , 灶 神 亦 然 。
凡 人 有 過 , 大 則 奪 紀 , 小 則 奪 算 。
其 過 大 小 , 有 數 百 事 , 欲 求 長 生 者 , 先 須 避 之 。
是 道 則 進 , 非 道 則 退 。
不 履 邪 徑 , 不 欺 暗 室 。
積 德 累 功 , 慈 心 於 物 。
忠 孝 友 悌 , 正 己 化 人 , 矜 孤 恤 寡 , 敬 老 懷 幼 。
昆 蟲 草 木 , 猶 不 可 傷 。
宜 憫 人 之 凶 , 樂 人 之 善 , 濟 人 之 急 , 救 人 之 危 。
見 人 之 得 , 如 己 之 得 。
見 人 之 失 , 如 己 之 失 。
不 彰 人 短 , 不 炫 己 長 。
遏 惡 揚 善 , 推 多 取 少 。
受 辱 不 怨 , 受 寵 若 驚 。
施 恩 不 求 報 , 與 人 不 追 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