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中央軍團(62個團)、太空軍團(60個團)、北方軍團(28個團),共計150個團。
共和國:黑暗軍團(39個團)、南方軍團(24個團)、長夢軍團(23個團)、機動軍(19個團)、星軍(18個團)、夜風軍(10個團)、西亞旅(2個團)、長夢軍團預備軍(2個團),共計137個團。
共和國軍隊集結在山雲區,山雲區共有三座城市北部的利亞城(二級城市)、新佩城(五級城市)還有南部的奧法城(五級城市),同時奧法城也是三元區區首府城市。
帝國軍隊集結於仁和省,仁和省有北部的莫爾城(五級城市)、聖克斯城(七級城市),同時聖克斯城也是仁和區區首府城市,中部的聖城(六級城市)、西城(三級城市)、萊爾城(五級城市)、德州城(五級城市),還有南部的翰敦城(三級城市)和處於最南端的穆林城(二級城市)。
城市等級越高,規模越大,守軍越強大。仁和區規模是山雲區的二倍還多。同時,帝國軍隊還有其他援助軍名為世航軍(27個團)該軍直至目前為止很少加入正麵戰場,更多是在雙方大戰時偷襲共和軍的後方。
帝國與共和國仇恨積怨已久,此次共和國集結兵力首要目標便是仁和區的聖城,因聖城中可能儲存著共和國需要的重要數據。據統計雙方首次交戰僅帝國的中央軍團和共和國的南方軍團便損失60餘條航空母艦,戰列巡洋艦200餘條,巡洋艦1000餘條,驅逐艦、護衛艦萬餘條,戰機數萬架。前哨基地百餘座。
共和國高層下達命令進攻仁和區,但該情報被帝國軍方截獲,帝國軍高層決定以攻代守,因此自開戰以來,雙方戰場一直處於共和國所控製的山雲區。
開始時,帝國大多軍團就已位於戰場,而共和國僅機動、星兩支部隊於戰場。麵對帝國大軍的進攻隻能被動防守,甚至於丟掉北部兩城而後,南方軍團趕回後重新奪回北部兩城並展開對持戰等待共和其他軍團到達,直到目前共和全部軍團已集結完畢準備組織反擊。帝國深知雖己方軍隊數量遠高於共和軍但共和軍遠比他們強大,於是帝國堅持以攻代守戰術,多次組織進攻雖然屢次被打退,但也擠壓了共和軍的戰略部署空間,逼共和軍被動防守。此戰術在近兩周以來取得成效頗高,共和軍明白對方實力不如己方才使用此等戰術,但長期以來,對方一直對共和軍各大軍團盡情消耗式作戰導致各軍團疲於防守。而且兩區之間時不時會爆發恒星風暴該風暴會影響戰略巡洋艦以下的所有艦船導致共和國的進攻難上加難。正是憑借這兩點,帝國軍才可以長期拖住共和軍。並且帝國軍內部分人員認為,帝國軍可以反攻全殲共和軍。
所以雙方自開戰以來傷亡比例將近1:1 ,但總體來說,帝國的傷亡要比共和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