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師生永別(1 / 1)

邕邑城外,薛定搖帶領著五千精兵,成攻城之勢。

邕邑城下,沈觀行、杜彧等一代被剝去官爵的一代老臣,代領著一千老兵、殘兵迎戰。在老臣們看來,旌旗未倒,就意味著朝廷尚存。

一邊是精兵強將,刀槍劍戟;一邊是老弱病殘,鋤頭鐮刀。

哎,這哪裏是打仗啊。

看著皓首的老師,立身馬上的薛定搖淚眼朦朧。

沈觀行看著對麵自己的學生,淚目高喊:“旌旗未倒,大齊尚存。我等老臣,至死守城!”

薛定搖沒有想到老師會來,強忍悲痛,單臂揚手下令道:“眾將聽令,後退五裏!”

如今形式下令攻城,一定是誌在必得的。眾將士聞言麵麵相覷。傳令官也以為自己聽錯了,於是冒死問道:“將軍,您,您說什麼?”

“後退……”

尚未等薛定搖重複完整,後方左翼突然奔來一支精銳小隊,為首的將官,是何開濟手下的一元老將——百裏烽。

但見此人禦馬疾馳至薛定搖身側,道:“薛將軍,本將身為行軍督察,授命而來。請將軍,開戰吧。”

當此初冬時節,薛定搖額間卻跑起了汗。她看著遠處馬下的老師,又看著身後自己手下的軍隊。糾結猶豫之際,沈觀行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高聲喊道: “事之難易,不在大小,務在知時。務在知時!”

此時的薛定搖恍然明白,老師在自己臨行前說出這句話的涵義。他在告誡自己,順勢而為。

薛定搖緊緊握住手中韁繩,一拍馬背,駿馬忽而長嘯前馳。邕邑城下的眾人見其禦馬而來,俱是一驚。慌亂間舉起手中刀斧。卻見馬蹄前揚之際,薛定搖勒馬回身,持戟立於沈觀行身邊,道:“勿傷我師!”

百裏烽見狀,咬緊牙關嗤笑一聲,揚手道:“殺!”

一時之間,鼓角爭鳴,短兵相接。

薛定搖的馬匹一直圍繞沈觀行周圍,試圖護他周全。但當自己兵士的利刃將要砍向那持斧的老臣時,薛定搖卻又難以將自己手中的長戟刺向自己的士兵。但見戟向其咽喉之際,薛定搖突然轉換了兵器反向,隻以戟尾頓處指向那兵士的胸膛。那小兵本以為必死無疑,卻沒有疼痛之感。睜眼一看,竟是如此,由是慌張後退,改戰他處。

而當此時,沈觀行正立身於薛定搖馬後。此時他為躲避一兵士的刀劍,忽而轉身躲避,卻不偏不倚,被薛定搖手中的長戟刺中胸口。

薛定搖慌張回首,沈觀行胸口浸染血,觸目驚心。此時金戈鐵馬陣陣,都變得悄然無聲。薛定搖隻覺周身被雷電擊中一般,一張臉霎時灰白。

不知道是怎麼爬下馬來的,也不知道是怎麼到沈觀行身邊的。薛定搖渾身戰栗,她想要呼救,卻口不能言,任憑眼淚大顆大顆地垂落卻不自知,身體就像失去控製一樣。她就這麼看著嘴角含血的沈觀行,環抱著他,身體完全僵住。

沈觀行含淚看著被嚇壞了的薛定搖。彌留之際,他不知道該怎麼安慰自己的學生,用盡最後一絲力氣顫巍巍伸出手,撫摸著薛定搖的臉,艱難地開口道:“別怕,孩子,我不怪你。”

那是他第一次見小定搖時,開口跟她說的第一句話。如今,卻是最後一句。

落日渾圓,烽火連天。當城牆上屬於南齊的最後一麵旌旗緩緩墜下,沈觀行在萬般絕望中緩緩閉上了他的眼睛。

天下大勢至此,兩朝對峙的局麵全麵結束,群雄逐鹿的時代正式開啟。

此時梁平秋策馬趕到,看著兵戈混亂中抱著沈觀行屍首的薛定搖,她於慌張間棄馬而下,一把奪過沈觀行的肩膀,拍著薛定搖的臉急切道:“我能救!你老師,我能救!知道嗎?!薛定搖,薛定搖!”

此時的薛定搖臉上終於泛起幾絲血色,她慌亂而又帶有祈求地看向梁平秋,梁平秋斬釘截鐵:“沈老丞相交給我。你去攻城,快去攻城。我能治好他。信我。信我。”

薛定搖看了一眼沈觀行,最終選擇了相信梁平秋。看著起身入城的薛定搖,梁平秋含淚舒了一口氣。從腰間取出一塊白綾,遮蓋在了沈觀行臉上。

她騙了她。

隻是薛定搖身為新將,方才信馬護師已屬違反軍紀。梁平秋如果不騙她,她就會因為身陷巨大悲痛而放棄攻城,就會受到更嚴重的軍法處置。

是夜,薛定搖披麻戴孝,跪身靈堂。

當看到梁平秋到來,她猩紅著一雙眼睛,再也壓製不住心中怒火,揪著她的衣領大聲怒喝:“你不是說你能救他嗎?!你不是說你能救他嗎?!為什麼騙我?!為什麼騙我?!他是我的老師啊,我的老師啊!”

看著她心如刀絞,梁平秋也悲痛欲絕,任由薛定搖一遍一遍地質問,卻始終不言一辭。

眾人見狀,紛紛向前拉著她們,試圖將她們分開。一片混亂之際,梁平秋口吐鮮血,應聲倒地。

薛定搖一時怔住。

易符再也看不下去了,站出來狠狠推了一把薛定搖,指著她的鼻子罵道:“你憑什麼這麼對梁姐姐,憑什麼!她為了救你喝下季魂散,她就快死了!你憑什麼這麼對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