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徹夜談心(1 / 2)

自從隴岩郡回來,我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薛定搖背手踱步思索著,“官本位者,他們首先要維護的是官階利益,家族利益。其次是對君主的忠誠。想要和諧,想要繁榮,想要百姓安康、天下安定,世卿世祿誠不可取。我們這個朝廷,需要更多出身農民、甚至出身工奴的士卿。”

“取賢於野?!”梁平秋眼睛一亮,繼而有沉思言道,“恕我直言,這是個方法,卻不是長久之法。除非有你我這樣的機遇,否則,出身困苦的孩子是讀不了多少書的。耽於瑣碎,讀不來書,目光就會淺顯,認知就會淺薄,隻能庸碌困苦一生,又如何能為朝廷所用呢?”

“所以說,教化十分重要。得想個辦法,讓舉國之內適齡孩童開蒙讀書。”薛定搖透過牆上縫隙看著梁平秋道,“當然,這是培養士賢的長遠之計。正如你所言,貧窮是讀書的最大障礙。所以要讓百姓倉中有糧、戶中有儲,沒有後顧之憂,才會有餘力發展教化。以這樣的目的為前提,推行利國利民的改革變法就尤為重要了。就近處用人的需求而言,我打算在明日朝議上奏請陛下,重開稽考,廣納賢士。屆時火候一到,梁大人可要幫我設問一下。”

“放心。身為代相,我肯定是要在明堂上‘苛責’於你的。” 梁平秋笑了笑,繼而轉言道,“哦對了,馮作麟?”

“還有,馮作麟······”薛定搖亦道。

二人幾乎同時開口。

薛定搖笑著點了點頭:“我算是明白,當初梁大人為什麼要叫我等出使烏蘄的使團回來,再行上奏《論時政疏》了。當朝時局,能得到當朝大司農的助力,這變法改革才有可能繼續推行下去。平秋大人高瞻遠矚,我所不及啊。”

“你竟然同意與他為伍了?”梁平秋有些驚訝。

原來,當初在薛定搖征戰北殷之前,梁平秋憑借三寸不爛之舌,設計誘導左逢年同意派遣外戚一黨中人出使烏蘄,就是因為她通過鶴庭了解到馮作麟在烏蘄的地下生意,一旦揭露,外戚一黨內部必然會掀起一場內爭內鬥。馮作麟為了求得一線生機,也一定會重新思考自己的立場。屆時求助清流一派,也就成了他唯一的出路。這是梁平秋埋下的伏筆。她的政治目光,確實比常人長遠的多。

隻是以梁平秋對薛定搖的了解,她一直以為薛定搖是個公私分明、嫉惡如仇的人。對於馮作麟這樣的灰度人物,她竟然能容忍任事,這無異於眼中揉沙。

薛定搖看著牆邊反問:“梁大人神機妙算,為我籌謀至此。我為什麼不同意?”

“當初雖然預料到馮作麟會因走投無路前來投誠,卻也隻當錦上添花之用。我以為,你嫉惡如仇。麵對犯有罪行的貪墨之官,會堅持秉公執法而後快。” 梁平秋解釋道。

薛定搖勉強地笑了笑:“你還記不記得,在崮良縣修築溝渠工事的時候,百姓一大早來官府鬧事?”

“好像是有這麼一回事。後來怎麼解決的?”梁平秋回憶起來,開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