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刺史下郡(1 / 2)

虹銷雨霽,彩徹雲衢。

時值七月,天水郡軍旗招展,軍隊聽命戒嚴。肅穆威嚴的軍隊將一郡七縣圍了個裏三層外三層,普通百姓進一個城關都要查看三次通牒方才放行。

天水郡議事堂內,天水郡郡守宋修儀以及七位縣邑的縣令於堂下戰戰兢兢站著,等待著來自朝廷的審判。除了薛定搖剛從大獄裏出來穿了一身囚服外,其他人仍然是官服加身。

“刺史大人到!”

隨著小吏一聲吆喝,監察刺史湯徵、巡按刺史杜之問、副監刺史郭孝之等依次前來主持公事。眾位地方官吏見狀,立刻讓出一條路來跪身於兩側。

杜之問進門的那一刻,便將目光落在了衣著格外紮眼的薛定搖身上,但見他看了一眼湯徵,見他還沒落座,於是躡手躡腳走到薛定搖身邊,賤兮兮地悄悄搭話道:“怎麼這身打扮?又被人揍啦?”

薛定搖聞聲隻覺熟悉,抬眼一看竟是杜之問。倒也沒來得及說什麼,郭孝之便拉著杜之問落了座。

監察刺史湯徵看著底下的眾人,言辭肅穆道:“本刺史七日前便來到了天水郡,親自到每個縣走訪視察,除了崮良縣外,目光所及之處皆是含冤叫苦、民不聊生。中央朝廷在地方上設置郡縣,安排官員,除了賦予你們錢糧出納、人事升遷的權力外,更是要你們擔負起下安地方百姓、上謝朝廷社稷之重任。可不少官員,為官一任,便情虛心燥!烏紗帽一戴,便開始抓耳撓腮、指手畫腳,總想著折騰點什麼,以逞其能、以示其績!殊不知,民可保、可導、可安,唯不可擾!棄穀植棉的國策,是陛下與三公九卿大臣們謀劃出來,減輕地方百姓的壓力的利民之政,政策的初衷,在於百姓的自願。而你們卻不能領會國策剛要,妄自斷意。導致民亂頻發、社稷動蕩危殆,你們,可知罪?”

此時出謀劃策的師爺高稹不在身邊,宋修儀聽這一番斥責之言,頓覺委屈,於是連忙上稟解釋道:“刺史大人明察。下官接到的詔令,就是讓本郡所有耕田棄穀植棉,下官及下轄縣邑也正是這樣做的。並無,並無,會錯意之談啊。”

“按你的意思,是本刺史此地無銀三百兩了?!” 湯徵怒而拍案道。

朝廷欽派的刺史到地方行使的監察之責,也就相當於帝王在地方上的眼睛。其背後代表的是至高無上的皇權。宋修儀雖然有時木訥,卻也知其理。於是隻好啞巴吃黃連般不再敢解釋,隻顫巍巍道:“下官絕無此意,絕無此意。”

這時候一直在看此案卷宗的郭孝之發了話:“既然郡守大人覺得國策之行是要將舉郡之內的所有田畝都改種棉花,那為何人家崮良縣縣令就領會到了不同的意思,舉縣之內耕種如初、無一人造反呢?”

一向以圓滑處世的郭孝之自知這次派遣刺史出行,以湯徵作主、杜之問作輔。那就是意味著聖心在在解決這件問題偏好上,更傾向采納清流一派的意見。那麼出麵維護一下昔日同窗好友薛定搖,也就是做個順水人情的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