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從小小沛縣發家,為何沛縣盡是人才,助他成就大業?
蕭何與曹參,在跟隨劉邦起義之前,沒有半點的名望,隻是沛縣衙門中兩個小吏。
他們在近10年的戰火中不斷學習,不斷曆練,最終成了能夠勝任大位的人物。
看來,還真是時勢造英雄,英雄的成長離不開曆練。
鍾二不但是新人訓練營的總教頭,還是“勞改營”的營長,也是山寨紀律委員會的會長。
身兼三職的他整天身邊跟著兩個能識文斷字的先生,他們不但能幫他處理公務還能給他講解天神大人發的“特種兵訓練手冊”。
再加上身為總教頭的他要不斷的訓練、演習,演習、訓練,所以他對小規模作戰非常的具有心得和經驗。
上次能用八個人偷襲成功大營就是這種心得和經驗的實戰展示。
這次郭肆給了他50人,這也是郭肆能給的最少數量了。
畢竟是天神大人任命的前鋒,給個十個八個人打誰的臉!
遊擊戰嘛,人不在多而在精。
作為一個有遠大抱負的想當皇帝的郭肆,他對天神大人發的東西更在意,何況他還識字。
所以他對訓練手冊的熟悉程度不比鍾二低,甚至某些大方向上的理解比鍾二還要高一個層次。
但不管高低,這種主帥防著先鋒,先鋒提防主帥的格局隻要兩人同處一個戰場就沒有辦法避免。
五十人麵對三千人是少了點,但也看怎麼用。
鍾二決定還是夜襲,也隻有夜襲能讓他將數量的劣勢轉化為優勢。
於是他將五十人集中起來,將他們的裝備精簡再精簡,一切阻礙行動的能不帶就不帶,一切容易引起暴露的能塗黑就塗黑,甚至臉上也學著手冊裏的圖片一樣,抹上鍋底灰。
一通折騰完畢,一支提前一千年的野戰特種兵小隊便麵世了。
軍糧有天神大人提供的壓縮餅幹,三五天不用生火做飯,一點沒有問題。
鍾二修整完畢,跟主帥郭肆通報一聲,便帶著隊伍下山直奔敵方陣營方向而去。
郭肆雖然做了無數的心理建設,但看著鍾二離去,還是一陣心驚肉跳,趕緊將其他隊伍也派遣出去。
黃小乙上次抓捕俘虜表現亮眼,郭肆特意讓他帶了二百人直插敵人後方。
因為郭肆不知道這次鍾二會不會像上次一樣,將敵人主帥俘虜。
為了以防萬一,他也隻有這樣安排了。
剩下的其他隊伍,都按部就班的成鋸齒形分布在敵人前進的方向上。
前期騷擾戰,基本不需要什麼接觸,射完一輪弓弩就可以撤退,自然也不需要太過精密的指揮,隻要讓他們知道打完該往哪裏跑,彼此之間如何溝通聯係即可。
看著山上人越來越少,郭肆也帶著老師領著三百人的中軍朝山下開拔。
不提天神大人這邊是如何的重視,如何的排兵布陣,再看朝廷大軍。
八百裏急報兩三天就可以跑完的路程,他們整整走了近二十天。
走的彭陽毛焦火辣,但又毫無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