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離家出走,將父親李格非氣的不輕。
封建社會多是“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分工模式,宋朝也不例外。
如司馬光《家範》中有明確規定“外言不入於閫,內言不出於閫”。
宋代道學家程顥對唐代婦女自由的生活頗有微詞,他認為:“有夷狄之風,三綱不正,無父子、君臣、夫婦。”
程顥甚至宣揚“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
南宋《鄭氏規範》更加嚴格,明確規定了女子到八歲之前必須關在深閨中,已嫁人的婦女不能夠和丈夫、家長外的男子接觸。
在女教和家訓的雙重作用下,整個宋代,女性的生存基本已經符合“三從四德”“足不出戶”“貞潔”等封建操守了。
所以宋朝的女子不像唐朝那樣可以出門遊玩踏青,甚至是和異性結交好友,宋朝女性的生活總是被限製在內門中。
與思想上的限製相對應的是身體上的限製,北宋初年開始流行裹小腳,將女性完全限製在一方閨門世界中。
到了南宋末年,理學發展女教對於女子的限製更加嚴格,儒學轉型成功,且奴役了女子近千年的女教正式形成。
雖然李清照所處的時期,社會風氣相對後世比較開放,但整體上對女性的束縛是越來越緊。
李清照作為知名的才女,她能自由出入府邸,並帶著婢女仆人在汴梁城內閑逛,已經超越這個時代絕大部分大家閨秀。
李格非生氣在於,他的寬容不但沒有換來女兒的感激,反而使得她變本加厲,竟然私自出城,這要是讓未來的夫家知道,退婚都有可能。
所以李格非一邊嚴密封鎖李清照離府的信息,一邊派家丁仆人順著她信中提及的地點狂追。
追是追到了,卻沒有能將她追回來,換來的又是一份家書。
李清照信中提到了神仙,提到了天神大人,回來的仆人也信誓旦旦的說他們是真的看到神仙了。
李格非茫然了,作為一個高級的知識分子,他對神仙和孔子對神仙的態度一樣。
敬而遠之。
就當這個時代的風氣和愛好。
不反駁,不盲從。
突然一天身邊的人告訴他,這個世界真的有神仙,並親眼目睹了,他還是異常的震撼。
但再怎麼震撼,女兒回不來,總不是事吧。
就在他一籌莫展之際,再次接到女兒的書信,上麵還蓋著天神大人尊號“齊天大聖”印章。
神仙,邀請他們一家登仙山,遊仙境。
怎麼辦?
他既怕是假的,像女兒一樣被陷於那處。
又怕是真的,顛覆了他堅守那麼多年的認知。
一籌莫展的他,變得更加的一籌莫展。
知識分子瞻前顧後,優柔寡斷,在這一刻表現得淋漓盡致。
就在此時,突然傳出朝廷要對林慮用兵。
作為禮部侍郎,李格非不是周邦彥那種邊緣人物,他第一時間就得到消息。
去不去再論,趕緊通知女兒,喊她提前躲避。
兵患大於匪患。
不等朝廷兵馬集結完畢,李格非已派出上次尋找女兒的家丁們。
於是林慮方向便出現三路人馬。
一路是最前方的李府家丁,快馬加鞭,日夜兼程。
一路是中間的朝廷大軍,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仿佛郊遊一般。
一路是最晚出發的周府仆人,騎著毛驢,拚命追趕。
就在李府家丁口吐白沫趕到天神之城時,朝廷大軍走了還不到三分之一的路程,甚至他們都快被後麵晚走五日的周府仆人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