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還要借他這個人(1 / 2)

宮致遠關心的不是收繳問題,而是收繳後如何再分配的事。

不同時期的畝的大小也不同,按照周朝的規定,6尺為步(有的說6尺4寸、也有8尺之說),百步為畝。

到了秦代,則以5尺為步,240為一畝。

漢代沿襲秦代的製度,而唐朝則以寬一步,長240步為一畝。

而每個朝代一步的大小也不同。

宋代一畝約合今0.974畝。

為此,宮致遠幹脆將領地內所有度量衡用現代標準統一,省的他換算來換算去的麻煩。

後世史學家一致認為,秦始皇最偉大的功績不是統一六國,而是“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

宮致遠現在做的事情就是統一度量衡。

至於“書同文”等控製的區域再大一點,再提上日程。

民諺有雲“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

這個民諺一定是出自風調雨順的南方地區,像北方要想養活一家五口人,需要20畝地左右。

這還是正常年份,一旦碰上災年,想不被餓死,就隻能揭竿而起了。

五口之家,兩至三個勞力,耕種20畝地,有牛的還好,沒牛的簡直能把人累死。

所以宮致遠打算每個想種地的成年人分個三畝地。

至於土地的出產,想自己吃可以,拿去賣也可以。

反正他天神大人又不收稅。

不夠吃,天神之城還可以先補貼。

在分地的同時,成立農科院。

大力發展科技種田。

爭取培養出一個大宋版的“袁隆平”。

是不是要一起將農民的文化水平培養起來?

看來是需要的。

不但農民,還有工人,還有從事其他行業的人。

也就是宮致遠要在領地裏普及教育。

這下“文化部長”的事多了。

宮致遠將“副總理”李廌和“文化部長”李清照叫來。

有副總理,自然有總理。

總理就是郭肆。

但總理和副總理相互不統屬,都是直接接受天神大人的管轄。

也就名稱上做個區別,畢竟郭肆是宮致遠最中意的。

可惜他非要弄什麼神教。

但如果不是郭肆弄了個神教,宮致遠的很多政策和決定還真不好推廣下去。

郭肆也不會完成的這麼順風順水。

“天神大人,這可是澤被萬世的決策,隻是這教本采用那些?”李廌激動道。

普及教育,李廌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天神大人輕描淡寫的就說了出來,也隻有天神大人才有這個能力,哪怕皇帝都不行,皇帝壓根沒那個財力和想法。

宋朝的啟蒙教育是以《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為首,這書裏的字認全後,接著就教授“四書”。

四書包括《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不是說這些書不好,隻是看怎麼解釋裏麵的字義。

在大宋自然是忠君那一套。

宮致遠想給他們添點新內容,隻是這個內容他一時還沒想好。

讓副總理和文化部長先弄,到時候他再來刪減,增添。

李清照雖然學富五車,才高八鬥,但她也才十六歲,還是個孩子,突然被授予如此重大的任務,她有點失措,生怕自己做不好。

“不用擔心,有李廌在,你可以多找他商議。何況,不日東坡居士便會到訪,到時他也可以參與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