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黃河傳奇(1)(1 / 3)

黃河是中國第二大河,全長5464千米,流域麵積75萬多平方千米。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約古宗列盆地,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九個省、自治區,最後注入渤海。

美麗而古老的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還",這就是唐朝大詩人李白對黃河的讚歎。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150萬年前在現今山西省黃河邊的芮城縣境內出現西候度猿人;100萬年前的蘭田猿人和30萬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黃河岸邊取魚狩獵;

7萬年前山西襄汾丁村出現早期智人;3萬年前內蒙古烏審旗大溝灣出現晚期智人。

距今10000-7000年的細石器文化遺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遺址、3700-2700年的青銅器文化遺址和出現於公元前770年的鐵器文化遺址等幾乎遍布黃河流域。從中石器時代起,黃河流域就成了我國遠古文化的發展中心,拉開了黃河文明發展的序幕。

黃河上遊河段水力資源豐富,從龍羊峽至青銅峽川峽相間,落差大,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那裏可以建造許多電站,已建立了好幾個大水電站。

黃河自孟津至入海口是黃河的下遊,就是華北平原。這裏河道寬闊,水流緩慢,攜帶的泥沙大量沉積下來,使河床不斷抬高。為了防止河水泛濫,河堤也不得不一再加高,自鄭州黃河花園口一段起,河床平均比兩岸地麵高4-5米,有的地方甚至高達10米,成了世界聞名"地上懸河"。

黃河著名的壺口瀑布--雷霆萬鈞,奔騰而過,壺口象征著中華民族不懼艱險,勇於開拓,勇往直前的黃河精神。著名的龍門--水流湍急,相傳鯉魚如果能跳過龍門就可成龍,產生“鯉魚跳龍門”的故事。又相傳是大禹治水所鑿開的峽口,因而又稱禹門口。

黃河是一條雄渾壯闊的自然之河,一條潤澤萬物生靈的生命之河,一條亙古不息奔騰渲泄的文化之河。走近黃河,感觸黃河,擁抱黃河——鄭州黃河遊覽區為您提供了理想場所!她位於鄭州西北30公裏處。南依巍巍嶽山,北臨滔滔黃河。雄渾壯美的大河風光,源遠流長的文化景觀,以及地上“懸河”的起點、黃土高原的終點、黃河中下遊的分界線等一係列獨特的地理特征、使這裏成為融觀光遊覽、科學研……

黃河名字的由來

黃河,既是一條源遠流長、波瀾壯闊的自然河,又是一條孕育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母親河,母親二字本身就包含著豐厚的人文內涵。所以,對黃河旅遊區的開發,應把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統一起來思考,盡可能做到二者的完美結合。隻有如此,我們開封的黃河旅遊區才能顯示出個性並獨具魅力。

黃河為什麼是母親河

早在遠古時期,中國境內的原始先民就生活、奮鬥和繁衍在黃河流域。在數千裏的黃河流域,由於氣候溫和,水文條件優越,有利於農作物生長,先民們便定居在這裏。中國文明初始階段的夏、商、周三代以及後來的西漢、東漢、隋、唐、北宋等幾個強大的統一王朝,其核心地區也都在黃河中下遊一帶;反映中華民族智慧的許多古代經典文化著作,也產生於這一地區;標誌古代文明的科學技術、發明創造、城市建設、文學藝術等也同樣產生在這裏。所以,黃河孕育了中華文明,黃河哺育了中華兒女,人們常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其意義就在這裏。

黃河名字的由來

黃河名稱的由來有個傳說。在很早以前,黃河上遊有個黃家莊,有一個叫“黃河”的姑娘被惡霸地主逼得跳河自盡了,她的家人便乘船沿河尋找她的屍體,一路走一路呼喚她的名字,“黃河”之名由此而來。

其實在兩千多年以前,黃河隻是叫“河”,並沒有“黃”字,《詩經》許多篇章都提到過。那時的黃河水還是很清澈的,由於近千年來氣候變遷,以及大興土木,濫砍森林,導致環境惡化,黃土高原水土大量流失,注入黃河,黃河才變得渾濁起來,於是兩岸百姓逐漸稱其為“黃河”。

古代的黃河,河麵寬闊,水量充沛,水流清澈,那時,她的名字並不叫黃河。我國最古老的字書《說文解字》中稱黃河為“河”,最古老的地理書籍《山海經》中稱黃河為“河水”,《水經注》中稱“上河”,《漢書?西域傳》中稱“中國河”,《尚書》中稱“九河”,《史記》中稱“大河”。到了西漢,由於河水中的泥沙含量增多,有人稱她為“濁河”或“黃河”,但未被普遍認可,直到唐宋時期,黃河這一名稱才被廣泛使用。

唐宋以來的千餘年曆史中,由於自然和人為的破壞,生態環境日益惡化,黃河的泥沙含量日漸增多,汙染加劇,我們偉大的母親“患脖了,這就給黃土高原和中原大地帶來深重的災難。我們開封首當其衝,盡管世世代代的人民群眾為給母親“治療”,舍生忘死,前赴後繼,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最終還是迫使我們接受了一種不願接受的現實,那就是“懸河”和“城摞城”。災難有時也能轉化為財富,在開發黃河旅遊區的今天,“懸河”已成為舉世奇觀,“城摞城”也將成為探秘尋古的遊覽勝地。我們開封人可以驕傲地向世人宣布:“請到開封來,感受‘頭頂一條河,腳踩六座城’的獨特韻味!”

關於黃河的傳說

1、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黃河是一匹很難馴服的野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個齜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著萬頃良田。咬齧著千萬重山,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隻能在山尖、溝底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那時候,寧夏不是一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疊,溝壑縱橫,沒有一塊平坦坦的田地,也沒有一塊田能灌上黃河水。傳說,牛首山上住著幾戶回回和漢人,他們人老幾輩在山底挑水,在山頭上種地。老老小小忙個不停,卻吃不飽,穿不曖,天長日久,誰也受不了這種折磨。有一年,一個七十開外的老回回,名叫爾德,在山上開了一個瓜果園,種了些黃瓜。他每天起早貪黑,到黃河裏去挑水澆黃瓜,肩膀壓腫了,腳底起皮了,精心地務育著黃瓜,黃長得又嫩又甜。這一天爾德老漢累了,躺在菜園門上睡著了。他剛睡熟,就夢見天空飄來一朵白雲,漸漸地,那白雲變成了一個白胡子阿訇,抖動著銀色的胡須,對爾德老說:“今天有兩場大風,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場黃風,能把黃瓜吹蔫;後晌有一場黑風,能使黃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風,你都不要把黃瓜摘下來。爾德老漢驚醒一看,不見了白胡子阿訇,卻見北麵黃風彌天蓋地,霎時刮到牛首山來了。爾德老漢細細瞅著黃瓜,果然一個個蔫了,他心裏非常難過,一年的血汗白費了,可一想起白胡子阿訇的話,就沒有動。到了後晌,一股黑風過,吹得山搖地動,樹葉落下一層又一層。爾德老漢一看,黃瓜快要落地,他氣得摘掉了一個又蔫又小的黃瓜使勁扔進了黃河。黃河馬上斷了一條線。像神仙用刀切過一樣,清清楚楚地看見了河底,爾德老漢往下猛撲時,河水“嘩”地一下又並攏了。老漢又累又餓,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亂舞,暈暈昏昏啥也不知道了。這時,爾德老漢又聽見那位白胡子阿訇說“這黃瓜就是征服黃河的鑰匙,它可以叫黃河斷流,也可叫黃河聽人的話。可現在黃河叫黃風和黑風這兩個伊比利斯折騰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種一園子黃瓜,黃瓜熟了的時候,你揀最大的一個扔進黃河裏。那時,你走進河底洞裏,珠寶由你挑,糧種由你拿,還有一把寶劍可以斬龍殺妖,馴服黃河,你指哪裏,黃河水就流向哪裏。”

第二年,勤勞的爾德老漢又種了一園子黃瓜,他不怕路遠,不惜流汗,從黃河裏挑水澆瓜。工夫不負苦心人,最後,園子裏結了一個三尺長的黃瓜,長得像一把鑰匙。老漢高興地日夜睡在瓜園裏,一直等到瓜熟。這一天,天氣晴得沒一點子雲彩。爾德老漢把那三尺長的黃瓜摘下來,念了個“太斯米”,扔進黃河裏。這時隻聽黃河一聲咆哮,裂開了一條長縫河底的石頭都看得清清楚楚。爾德老漢下到河底,見靠著河岸有個洞,洞裏珍珠瑪瑙應有盡有。老漢拿了些,剛往出走時,聽得一陣暴風狂吼,一時河麵上波濤滾滾,一浪高過一浪。爾德老漢拿起寶劍向那黑旋風和黃旋風左右猛劈幾十劍。一會兒,黑風和黃風吹出天邊去了。這時,黃河的斷縫漸漸地合嚴。爾德老漢想起白胡子阿訇的囑咐,這寶劍可以征服黃河,他心裏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黃河填滿溝壕,淤平山梁。老漢手持兩把寶劍,向黃河猛劈下去,黃河的水馬上不流了,好像前麵堵了一道長城,隻是節節升高,遠遠地看去真怕人。三天以後,南至六盤山,西至賀蘭山,到處都是水,隻留下幾個山尖尖。爾德老漢這才抽出寶劍,叫黃河水向前流去。從此以後,山大溝深的寧夏,變成了一馬平川,居住在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開渠造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2、神話傳說:大禹治理黃河時有三件寶,一是河圖;二是開山斧;三是避水劍。傳說河圖是黃河水神河伯授給大禹的。古時候,在華陰潼鄉有個叫馮夷的人,不安心耕種,一心想成仙。他聽說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為仙體。於是就到處找水仙花。大禹治理黃河之前,黃河流到中原,沒有固定的河道,到處漫流,經常泛濫成災。地麵上七股八道,溝溝汊汊全是黃河水。馮夷東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黃河、跨黃河、過黃河,常和黃河打交道。轉眼過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馮夷很得意,又過黃河去一個小村莊找水仙花。這裏的水不深,馮夷趟水過河,到了河中間,突然河水漲了。他一慌,腳下打滑,跌倒在黃河中,活活被淹死。馮夷死後,一肚子冤屈怨氣,咬牙切齒地恨透了黃河,就到玉帝那裏去告黃河的狀。玉帝聽說黃河沒人管教,到處橫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惱火。他見馮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該成仙了,就問馮夷願不願意去當黃河水神,治理黃河。馮夷喜出望外。滿口答應。這一來可了卻自己成仙的心願,二來可報被淹死之仇。馮夷當了黃河水神,人稱河伯。他從來沒有挨過治水的事兒,一下子擔起治理黃河的大任,束手無策,發了愁。咋辦呢?自己道行淺,又沒什麼法寶仙術,隻好又去向玉帝討教辦法。玉帝告訴他,要治理好黃河,先要摸清黃河的水情,畫個河圖,有黃河的水情河圖為依據,治理黃河就省事多啦。河伯按著玉帝的指點,一心要畫個河圖,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鄉親們幫幫忙。鄉親們都討厭他好逸惡勞,沒人答理他。他找到村裏的後老漢,講了他治理黃河的大誌。後老漢見他如今成了仙,要給百姓們辦點好事,就答應幫幫他。從此,河伯和後老漢風裏來雨裏去,跋山涉水,察看黃河水情。兩個人一跑就是好幾年,硬是把後老漢累病了。後老漢隻有回去,剩下河伯繼續沿黃河察看水情。分手時,後老漢再三囑咐河伯,幹事要幹到底,不要中途而廢,畫好圖就動手治理黃河,人手不夠,他說服鄉親們幫忙。查水情,畫河圖,是個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圖畫好,已年老體弱了。河伯看著河圖,黃河哪裏深,哪裏淺;哪裏好衝堤,哪裏易決口;哪裏該挖,哪裏該堵;哪裏能斷水,哪裏可排洪,畫得一清二楚。隻可歎自己沒有氣力去照圖治理黃河了,很傷心。河伯想想,總有一天會有能人來治理黃河的,那時,把河圖授給他,也算自己沒有白操心。河伯從此就在黃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沒有露麵。不料,黃河連連漲水,屢屢泛濫。百姓們知道玉帝派河伯來治水,卻不見他的麵,都罵河伯不盡職盡責,不管百姓死活。後老漢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見麵。他對治理黃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兒子叫羿,射箭百發百中。無論後老漢如何講,羿不讓他去找河伯。後老漢不聽兒子勸阻,結果遇上黃河決口,被衝走淹死,連屍體都沒找到。後羿非常恨河伯,咬著牙說,早晚要把河伯射死。後來,到了大禹出來治水的時候,河伯決定把黃河河圖授給他。這一天,河伯聽說大禹帶著開山斧、避水劍來到黃河邊,他就帶著河圖從水底出來,尋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沒見過麵,誰也不認誰。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見河對岸走著一個年輕人。這年輕人英武雄偉,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著問起來:“喂,你是誰?”

對岸的年輕人不是大禹,是後羿。他抬頭一看,河對岸一個仙風道骨的老人在喊,就問道:“你是誰?”

河伯高聲說:“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嗎?”

後羿一聽是河伯,頓時怒衝心頭,冷笑一聲,說:“我就是大禹。”說著張弓搭箭,不問青紅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虛汗。心裏罵道:“混帳大禹,好不講道理!”他越想越氣,就去撕那幅水情圖。正在這時,猛地傳來一聲大喊:“河伯!不要撕圖。”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對岸一個頭戴鬥笠的人,攔住了後羿。這個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畫了幅黃河河圖,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後羿推開大禹,又要搭箭張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畫圖的艱辛講了,後羿才後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後羿隨大禹一同趟過河。後羿向河伯承認了過錯。河伯知道了後羿是後老漢的兒子,也沒多怪罪。大禹對河伯說:“我是大禹,特地來找你求教治理黃河的辦法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