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這當然可以。”
雖然與以往的拍攝方法有所不同,但王金貴並不覺得有什麼難的。
他一口應了下來。
掛了電話,顧亮看了一眼辦公桌的角落,那裏有一張合照,是他與何瑾年、糯糯一起拍攝的。
照片裏,他們笑得很燦爛。
“我是個膽小鬼,所以隻能以這樣的方式來幫助你們了。”
他拿起照片,看了許久,將照片放在了抽屜裏。
原本擺放著照片的位置,此時變得空空蕩蕩的。
何瑾年沒想到這麼快就能接到王金貴導演的邀請。
“顧亮的這個辦法我覺得很好,我覺得我們應該再大膽一點,不剪輯,像是話劇一樣,沒有彩排,一次過。
等到所有的劇情都拍攝完之後,我們再認真的拍攝一遍,剪輯好放到網上。”
“這個我沒有問題,可其他的演員恐怕不行。”
何瑾年明白,這是顧亮在用自己的辦法保護他。
顧亮沒有他自己口中的那麼無情。
“我認識幾個還不錯的演員,我看看他們願不願意參演,剩下的恐怕還要王導多費心。”
何瑾年覺得這種拍攝方式確實新穎,可這麼多好的演員恐怕不好找。
而且直播演戲一次,直播結束之後又要重新拍攝,就代表接了一份錢,但是拍了兩部戲,這樣的事情,恐怕很少有人願意做。
“我畢竟是個導演,拍了這麼多年的戲,也認識了不少演技優秀,鬱鬱不得誌的演員,他們隻差一個機會,這是個很不錯的機會,我覺得他們會答應的,我這就聯係他們。”
王金貴的這部戲挑戰性太高,又是這種掃黑的題材,十分需要演技,許多人都拒絕了。
零零總總的,隻湊到了不到十個演員。
這些演員沒什麼名氣,年紀也已經有些大了,有的已經過了花期,有的馬上就要過花期了。
他們都是隻會演戲的老實人,對自己的要求高,對作品也負責,隻是不擅長人際交往,也不會鑽營,所以一直都沒有火過。
王導找的這些人中,一多半的人外形條件、演技都很不錯、
即使不到十個演員,也足夠開機了。
於是,王金貴在沒有做任何宣傳的情況下,直接組建了團隊開拍。
這種拍攝形式雖然足夠吸睛,但畢竟還是太大膽了,太容易翻車了,王金貴導演找了好幾個平台,這些平台都不願意將最好的時間給王導,王導退而求其次,選擇了深夜檔。
但這個時間段又與掃黑題材的觀眾時間有所衝突。
一般來說喜歡看掃黑題材的,都是一些中老年人。
但中老年人的精力有限,很少熬夜。
能熬到深夜檔的都是年輕人,年輕人又不喜歡這樣的題材。
平台對於這部劇十分的不看好,負責人甚至還說了不少的風涼話,希望王金貴導演可以改變現在的想法,放棄用那些不得誌的無名演員,放棄直播的形式,而是繼續選用以前的那種拍攝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