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革血案(1 / 2)

1977年的初冬,太行山區的一座城市。

由於60年代的戰略危機,中國的許多工業企業紛紛由沿海發達城市內遷到了“三線”城市。在這座山城中,有兩家軍工企業:一家名叫“淮海”,一家叫做“紅星”,分別製造82毫米迫擊炮和炮彈。

兩家工廠地處一處寬闊的河灘,工廠的中間是一座中學校園。此時,這座中學裏剛剛發生了一個命案。校黨委王書記正緊急召集全體教職員工集中在一個大禮堂中。人們坐在座椅上,三三兩兩,議論紛紛。眾人的表情或是凝重,或是驚懼。兩名身穿藍色製服,斜跨手槍的警察正守在門口,表情冷峻。

主席台的邊上,有一個小小的存放設備的倉庫,裏麵擺放了幾個辦公桌。此時,公安局主管刑偵的郭科長正帶領幾名偵查員緊張地進行調查工作。劉書記手裏拿著一個員工花名冊,點到名字的教職工離開座位,走進倉庫,坐在一個偵查員麵前,接受調查。

中午的時候,“市革委”的張書記趕到了,郭科長領著張書記、王書記去案發現場勘查。他們來到了位於學校後部的幾排平房。

郭科長說:“這裏是第一現場。”

張書記道:“說說情況吧!”

郭科長答道:“今天早上接到報案,說XX中學發生案件。今天早上開會的時候,安校長缺席,王書記就派教師來宿舍找他。當時這名員工發現情況異常,安校長沒有在房間,房間裏很亂,而且有很多血跡。”

郭科長指著牆上噴濺的血跡說:“這些血跡隻有激烈搏鬥才能形成。這名員工一看就慌了,當即就跑回會議室向王書記報告。”

王書記說道:“當時我意識到問題性質嚴重,就派人守住門口,不讓任何人進去破壞現場!”

郭科長接著說:“床鋪上被子很亂,看來安校長是入睡以後才遇害的。”

房間裏陳設很簡單,窗前擺放著一張辦公桌,桌前有兩把椅子。

“這兩把椅子擺放的位置表明,案發前一段時間內,曾經有兩個人在這裏交談過。”

郭科長用戴著白手套的手指了指桌上的一個煙灰缸:“這裏煙頭很多,不確定是什麼時候吸的,是幾個人吸的。煙頭已經送去技術科進行化驗。現場的足跡勘查表明,近期曾經有至少七到十個人進入過房間。指紋已經提取,很快會得出鑒定結果。”

他們來到了操場邊的一個機井旁。一局遺體正擺放在地上,上麵蒙著一張床單。

郭科長介紹說:“這裏是第二現場,遺體是接到報案後我們的偵查員發現的。這個機井是整個學校的飲水源,大約深30米,井口很小,但是井台上有血手印。目前不能確定是否是安校長本人的手印。遺體剛剛打撈出來。如果是安校長本人的手印,從痕跡來判斷,當時安校長曾經努力想抗拒,用雙手撐在井台上,可是最終還是落水了。這應當是致死的主因。我推測當時凶手和安校長搏鬥把他打昏後,或者以為安校長已經死了,把他背到這裏,意圖拋屍,但是中途校長醒來了,又發生了微弱的搏鬥後,才把他拋入井中。死亡時間還需要技術人員進一步確定。目前估計是在淩晨一點鍾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