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黃太爺(1 / 1)

“考上了,考上了”

“姐,姐 ,二姐”

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金牛鎮樂莊村前章隊黃小村民組黃永年的屋外,響起了三小子黃亞峰響亮清脆的聲音。

1993年7月21日,農曆六月初三,初伏第四天,上午10點許,知了在外麵樹枝上拚命的嘶鳴!

黃小村屬於平原丘陵地帶,隻有20幾戶百來人口。整個村子坐北朝南,多以土牆草屋為主,個別家的紅磚灰瓦。春生,夏長,放眼望去,掩映在綠樹荷田之中,與遠處的村莊房舍遙相呼應。

俯瞰整個村莊,簡簡單單的排成兩排,前麵的麵水而居,後麵的背田而住,加上前後便於通行的小巷,形成了二二一的布局。整個村莊被一條寬約一米的人工溝渠環繞著,讓人不由的懷疑,初來建村安居的先祖是懂風水命理學的!山管人丁水管財,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黃小村的房屋西麵隻有後來家境富裕的人才開始蓋上了高屋,畢竟你東麵再青龍,青龍窮的時候,白虎還是要該嘚瑟嘚瑟的吧!畢竟四大神獸都不是凡物,此消彼長,順應大道自然。

不知道第一位居住在這裏的先輩是誰?好像沒有人去探討過,黃小村的居民有兩姓:一個自然貫以黃姓,另一個卻是潘姓,兩姓一直相安無事,和睦相處。唯一讓人奇怪的事,是自黃亞琴記事起,直到今年16歲初中升高中,從來沒有聽說過,兩姓有個聯姻,祖輩都沒有,好像是一種默認成俗說怪又不怪的怪事!

潘氏有沒有族譜,黃亞琴不知道。她隻知道他們黃氏是有族譜的,放在一個又厚又大的黑匣子裏麵,隻有黃氏最有威望的黃太爺家,才能供奉!隻有春節會擺出來,上香拜供。整個村莊大年初一,全村老少齊出動,挨家挨戶拜年,一家都不會少,年年如此,所以族譜應該隻有黃氏才會有。

黃太爺,也是黃氏村長,可能因為輩分高,人並不老,50多歲,清瘦幹練,常年日光浴,一身健康的小麥色,一看就是農村的種田好手。生有三女一子,兒子是老來子,比亞琴三弟隻大兩歲,幾個姐姐和老夫妻倆更是如珠似寶的寵著,這娃又生的唇紅齒白,粉雕玉琢,如觀音坐下小仙童甚是乖巧可人,見到的人無不喜愛逗弄他!就是亞琴那一向吝嗇摳唆的繼奶,過年拜年的時候都舍得給個茶葉蛋給這小娃,這是亞琴他們不能有的事情,別說雞蛋就是一顆糖也別想!看來顏值是真的可以當飯吃的!

皇太爺,喜歡養貓,逗狗,養魚,兒女雙全,人生浮華忙裏偷閑,也是一種享受!亞琴家在村後最末尾的一戶,黃太爺家剛剛好在她家正前偏後,錯插一個小巷子,穿過小巷子,右拐就到了。農村人除了農忙不得閑,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吃飯的時候端個碗串門聊天,看你家桌上有合適的菜夾一點,或者我家有好吃的再帶點過去,主打的就是有來有往,開心。東家長西家短,他大爺三姑子小舅子…天南地北,歡聲笑語!

人間煙火,莫過於如此!

也許人生終究是不能太過於圓滿!

對黃太爺亞琴的心裏一直是憐憫的!農村人普遍重男輕女,隻可憐在亞琴6歲的那年夏天,如同今日天氣炎熱,村裏的孩子平時也沒有什麼業餘愛好,隻有上樹掏鳥窩,下河摸魚,貫炮,撿石子,圍著村子亂跑打鬧嬉戲…他的小兒子掉到村後的溝渠裏了!

同玩的大孩子慌的隻會跑回家找大人撈孩子。黃小村夏天是要種兩季稻的,這時候正好農忙,又稱“雙搶”:搶完第一季稻子,要抓緊栽種下一季秧苗!等大人們從田裏跑回來,小小的人兒,早就已經沒有了呼吸。看著可憐的小人兒趴在牛背上,毫無生機,那心腸軟的婆娘們直抹眼淚,男人們也都沉默不語。黃太爺的婆娘二姥太直接暈死過去了!亞琴隻記得那趴在牛背上的孩子,那天的皮膚好白,在烈日下白的晃眼,如同一卷膠卷永遠定格在過去!

村裏的老人說,“無傻不成村”,村裏的傻子就是“守村人”,他們有的人看上去並不是其貌不揚,行為怪異,而是氣質溫和,秉性善良,是村裏不可或缺的一員。“守村人”又稱“鎮靈人”,鎮守一方水土,保一方平安,以此來抵消前世的孽緣,再享來世之福。

村裏的老人又說,但凡小孩子生的過於出色,是要被惦記的,黃太爺家的小四子,大抵也是如此!要不然那溝渠裏的水隻淹到鼻子,自己都能爬起來,為什麼會淹死了人呢?為什麼呢?可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無人能懂,二姥太自此以後愛上了喝酒,中午二兩,晚上二兩,四兩是多少,亞琴不懂。

亞琴摸了摸自己的右眉毛梢,那裏有一道淺淺的疤,那也是她六歲那年,亞琴端個小花碗,串門到黃太爺家找她媽徐鳳英,被黃太爺家狗小黑攆的,絆倒巷邊樹樁上,摔碎了小花碗,被碗碎片劃破眉毛傷到了!鮮血淋漓,原以為戳瞎了眼睛,萬幸隻是眉毛受傷了!

萬幸,亞琴莫名的鬆了一口氣,也許就是因為這一摔,自己破了眉(黴)運了呢!要不然會不會當年淹死的人有可能就是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