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南城過往(1 / 3)

很多年以後的某天清晨,東欣還在睡夢中的時候,接到弟弟東哲打來的電話,說父親病的很嚴重,問她要不要回南城來看看他。

東欣還在半夢半醒間,聽到東哲的這句話,愣了好幾秒,才反應過來。

她非常清楚,如果不是父親真的病得嚴重,東哲是不會打電話給她的,這麼多年沒聽到他的消息,現在突然聽到他病重,一時間還有些不知所措。

掛了電話後,東欣心裏猶豫著要不要回去看看。

自從母親去世後,她就沒有回去過。

對南城的一切,好像隻存在於很久很久之前的記憶裏。

南城是一座很小的城,位於三省交彙處,城分東城區和西城區。城中有條護城河,整個城的房子都是圍繞這條河修建的,東城區是老城,有一座很高的山,叫張家山,聽說很多年以前那座山上還鬧過土匪,建國後土匪慢慢都被整治了,國家把山上的土地分給了當地的人。現在到那座山上,還能看到有人在上麵種菜。

東山的半山腰處,護城河上邊,有一處老廟。

老廟人煙稀少,隻有東山邊上居住的本地人去祭拜,廟裏也隻有一個小和尚。

聽邊上的本地人說那和尚是個孤兒,父母早亡,靠著周圍的農戶給他分點餘下的口糧吃著長大,閑暇時也會跑到邊上的學堂裏,蹲在牆角邊上,聽學堂裏的先生教書認字,自己拿根小棍在泥裏跟著寫寫畫畫,因此勉強認得幾個字。

他十七歲那年,一覺醒來突然就剃光了頭,跑去那老廟裏做了和尚。

老廟已經荒蕪許久了,雜草叢生,屋子破爛不堪,房頂上瓦片也碎了無數個洞。他將雜草割掉,把屋頂補好、房子打掃幹淨,便住了進去。

廟裏有個大鍾,大概兩米多高,和尚找了根枯死的大木頭,捆在大鍾旁邊當鍾杵,每日傍晚,太陽落坡後,夜幕降臨前,便會定時敲鍾,撞三下為一回,要敲三回。

後來東山邊上的農戶隻要聽到鍾聲後,知曉天黑了,便會停下手裏的鋤頭收拾好做活的農具慢悠悠的走回家去。

小和尚雖然做了和尚,除每日早起打坐外,白天依舊要去地裏做農活,隻在太陽快落坡時便收好手裏的農具,趕回廟裏敲鍾。

敲完鍾後,便點上煤油燈在佛堂裏打坐。

佛堂裏有一尊大佛,大佛低眉善目,身約三米多高,因之前沒人打理,大佛身上的漆掉落了許多,大佛旁邊有兩尊約一米多高的金剛菩薩坐像,金剛凶神惡煞,和旁邊陲眼低望慈眉善目的大佛完全不一樣。

小和尚剛來老廟時,三尊佛像上全是灰塵。他看到後,打了一桶又一桶的水去衝洗,才將三尊佛像擦拭幹淨。

廟裏沒有經書,他也不會念經,隻用稻草和破布,縫了一個蒲團,每晚將蒲團放於佛像前,跪在蒲團上雙手合十,口裏反複喃喃念著“阿彌陀佛”。

有幾個僧人路過此地,聽聞此地有一處老廟,便前來參拜。

他們走到廟前,見到廟門已經殘缺,朱紅色的木門上還破了一個洞,門並未上鎖,幾人走到門店叩了叩門,當時小和尚在地裏務農,僧人們見無人開門,便在門前等候了許久。

周圍的農戶知曉後,急忙跑去小和尚的地裏找他,說有僧人要去他的廟裏參拜。

小和尚聽後立馬放下手裏的鋤頭,緊忙跑了回去。

剛跑到老廟門口,遠遠地便見到四五位身著灰藍色僧袍的僧人在寺廟門口等候,他的心裏開始激動地跳動起來,這是他自出家後,第一次心跳動地這麼快。

他匆忙走過去,幾位僧人見到他,雙手合十朝他做了一個揖,嘴裏念道“阿彌陀佛”。

小和尚見狀,也學著他們雙手合十回了一個揖。

其中一位年紀略長些的僧人開口道:他們是來自北邊一座叫“天寧寺”的寺廟,他們師傅讓他們出來遊行修煉,途經此地聽聞有一方廟宇,便想前來參拜!

小和尚聽聞,連忙推開門,邀請他們進去坐。

老廟十分簡陋,最開始連凳子都沒有,小和尚來了後,將廟旁邊那根枯死的老樹抬進廟裏,用鋸子鋸成兩半,一半做了敲鍾的鍾杵,另一半拿來勉強打磨了一下,當做長凳。

幾位僧人進廟後立馬就去叩拜菩薩,叩拜完後,小和尚邀請他們坐在這長凳上,拿出自己的土巴碗,給他們一人倒了一碗茶。

眾人道謝後接過碗,喝了幾口茶,都好奇的問道這是什麼茶,喝著帶些苦味,卻自有一股獨特的茶香。

小和尚說這是當地山上長的一種茶葉,叫“苦茶子”。

很多年南城鬧過一場瘟疫,從那後當地人都不敢喝生水,便用這個苦茶子煮水喝。

當地人都喜歡喝這個茶,老廟旁邊也長了一棵,等到葉子長大後便將它摘下,蒸熟後曬幹,用水煮開後放涼了喝,平時小和尚喝水都是喝這“苦茶子”煮的茶。

僧人們聽後紛紛點頭,隻覺這茶其中滋味奇妙無比,連著喝了幾口。

隨後問起了寺廟的由來,小和尚摸了摸頭說自己也並不知曉這寺廟何時修葺的,自己出生時便有了,在自己來這之前一直沒有人在這裏修行。

僧人們問他何時出的世?小和尚給眾人講起了自己身世,又跟幾位僧人說起自己出家的原由,還說廟裏沒有經書,自己也隻是每天打打坐而已,實則算不得什麼正式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