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唯方大地,上古神洲,有鳥曰畢方,現於章莪,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誌而自喙,千年華為形,性極惡,食人,以謁火亂於世。
昔翊聖真君封其與九煙山,創玄門,其世掌教守之。
然則千載已過,輪回罔替,法印隱隱鬆弛,大有現世之患。
玄門之上,九煙台異動。
鎮守畢方的司方鼎出現異動驚動了看守之人,沒等他前去稟報,掌教清波已見跡而來,隻見司方鼎周圍隱現紫光,大有危動之異。
與此同時,清音山掌門也已據悉,派弟子前來相助。
玄門與清音山並列仙宗之首,玄門因擔有鎮守畢方之責,得其翊聖真君之法,自有其修行之術,是以為主,而清音山輔之。
異動止,玄門弟子已集齊與千初殿。
若說玄門這一輩的眾弟子中,唯有六人最為出色,但這其中又各有不同。
若論時間長短,入玄門最早者莫過於姝藜,他拜入玄門之機,因屬一個巧合。
那時的清波掌教作為玄門的掌門人正在遊曆四方尋找菡萏本源,而那時的她正跪在剛剛安葬的養父墳前啊,一邊燒著紙錢,一邊透過飄散的黑灰思索著我那不清不楚的未來。
她的養父死於一場瘟疫,起初來勢洶洶死了不少人,為了防止疫情擴散傷及其他百姓,當官兒的封鎖這整個縣,不進不出。一時間城內米價瘋漲,在關乎個人溫飽問題麵前,酒倒顯得沒有什麼競爭力了。
街上的許多鋪子因為無人光顧倒閉了不少,起先那小老頭不以為意,但是兩年過去了,時疫依舊沒有好轉,他也就不再做著人聲鼎沸的夢,在高昂的藥材和官府的壓榨之中像這個世道低了頭。
小老頭釀酒技藝一絕,聞名而來者不在少數,從前生意好時掙了不少錢,故而家私頗豐。雖然他總對她說她是他撿來要做酒鋪裏的夥計的,但是別家姑娘有的,她也從來不缺。
可時疫三年,生意慘淡,商賈不行,漸漸的錢罐子就見了底兒。
第三年歲末,官府終於解禁,就在小老頭以為生意會有起色時,一場倒春寒要了他的命,而那時院牆邊的柳枝早已發芽。
可上天沒能留住他。
她用它所剩不多的積蓄買了口棺材入了殮下葬,自她被撿回去之日起,她倆就相依為命,至於他家在何處祖籍何方她一概不知。錢都花光了沒有多餘的銀子去挑一塊風水好的墓地,我想這他從前最愛熱鬧,即將他葬在了無名崗之中,那原本是一片荒山,如今卻成了無家可歸者的墳穴,而在她周圍埋著不下百餘口棺材,有的其中還留有骨殖,有的就僅剩一捧黃土,成了客死他鄉,無名之輩。
這一年,姝藜十三歲,時隔八年,她又成了孤女。
大抵瞧她可憐無依,在得知已經沒有什麼親人之後清波掌教問她是否願意隨他回九煙山上修行,彼時的姝藜看了看周圍的荒蕪淒涼,想了想小老頭那短暫的一生,覺得這世上邪祟不少,所以她便答應了,而清波掌教,也成了她的師父。
她是眾弟子中天資最為聰穎之人,連清波就不斷讚歎道,玄門已經很多年沒有出現過如此之人,剛進玄門的沒幾年修為便有突飛猛進之勢,任何術法一點即通,稍加點撥便如非天之境。
但........人有所長就必有所短,她的天賦很強,但實在是算不上勤奮,當到達了一定境界之後,便很難再突破,尤其在阿瀧到來之後,更無法超越。
所以,若論修為,阿瀧要高於她一些
他這個人沒有多少天賦,偏偏有著姝藜沒有的勤奮。
阿瀧是在姝藜拜入玄門的第三年到來的,彼時正趕上玄門大選,求道者甚眾,可留下之人不過寥寥,而阿瀧,便是那少之又少中的佼佼。年紀輕輕便通曉破陣之法,等到了殿試的那一日,姝藜明顯在她師父的臉上看見了繼她之後的指望。
他隻用了兩年時間便修完了姝藜的全部所學,之後任憑她如何努力都沒能超越他去,就連清波有時也說,阿瀧天資不足,維勝在勤勉,而姝藜則敗於憊懶之心。
從那之後,二人的差距就沒有消失過。
而與阿瀧同批拜入玄門者,另有辛川,鬆岐,風致,東籬等人,若論年歲,除阿瀧外,隻有姝藜 最大,但他們從不論此拍輩。
當初阿瀧拜入玄門,因著姝藜拜師比他早倒總喊她師姐,可當阿龍的修為後來居上時,她便沒臉再當成那一聲“師姐”,當然,她也從不喊他大師兄,即便後來辛川有同他比肩,她也是直呼其名,猶如鬆岐,明明功法在她之下,也從不叫她師姐一般。
可能他們之間是在傳遞不出什麼謙卑知禮的信息來,所以東籬與風致也從不論師排輩。
雖說如此,但還是難得的一團和氣,甚少齟齬。
在清波看來他們確實沒大沒小,不過到了辛川口中就成了沒心沒肺。
有六弟子如此,此時的玄門還算得上輝煌。
所以清波掌教將玄門的未來也與這時相托與她們身上,總要有人撐起玄門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