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 章 白果樹(1 / 1)

大家都知道人能走能跑,兔子啦還有其他的長腿小動物都是可以走的。但有沒有聽過大樹可以走,而且還走到別處去了…

相傳在蘇北農村地區有個叫荊(zhao讀第四聲)山的小村莊。莊子裏有座山叫荊山,在這個荊山上有一公一母兩棵白果樹,這兩棵白果樹枝幹粗大,長得枝繁葉茂,村民也不知道這兩棵白果樹有多大年齡了。有的人說這兩棵樹存在有上千年了,還有的說有幾百歲了。在整座山上就數這兩棵白果樹最顯眼,而且它還有一個神奇的地方,就是如果有小孩子肚子疼,隻需要用白果樹上的一小塊皮煮水喝,喝完後就好了。當地人都稱這兩棵白果樹為神樹。

都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荊山村民也是一樣,他們以采石為生。以前采石都是用自製的火藥(又稱雷管)炸的,這種雷管威力強大,當把它放在特定的地方,人躲在安全的位置點燃引線,隨著“砰”的一聲巨響,山石被炸的四分五裂的。有的時候會預埋好幾個雷管,這個往往都是需要有經驗的開山師傅來完成的。隨後人工再把炸碎的石頭一點一點的搬運到山下進行售賣。他們村不僅賣石頭,還賣生石灰,石灰是石頭深加工而來。需要把開采下來的石頭放在窯洞裏煆燒,等燒到一定程度自然冷卻後就形成了生石灰。他們村子還會利用生石灰來製作變蛋,就是把生石灰按照比例放在冷水中,不一會兒,生石灰就會在水中發熱冒泡分解。人們在把它用棍棒攪勻,攪成黏稠狀,然後把新鮮的雞蛋扔在裏麵,隨後在撈出裹上了石灰的雞蛋,放在缸裏或壇子裏一段時間就可以吃了。吃的時候把表層的石灰磕掉,然後把雞蛋洗幹淨剝殼,裏麵會得到一個如琥珀一般有彈性的雞蛋,然後再把它用刀切成四半,用醬油、醋、香油、小米辣等調料拌勻後就可以享用了,這也是當地的特色小吃。

當時這個荊山村在十裏八鄉中算是有錢的村。他們不僅種莊稼,還賣石頭,賣石灰,賣變蛋發家。四周的村莊沒有山,隻能靠種田養家,從收益上整整比荊山村的村民少了一半的收入。要說這兩棵白果樹也就是因為荊山村村民過度開山,最後才走掉的。是的,你沒看錯,是走掉了,但隻走了一隻,另一隻沒走掉。

要說這個荊山村的村民,隔三差五的就轟山,山的麵積也在慢慢減少,有的地方炸的就剩下一個深坑,長時間積聚雨水就形成了山塘。還有的被炸成了平地,已經看不出山的影子了,一眼望去,整個荊山已經麵目全非了。這兩棵白果樹也受影響,開山的時候,碎石紛飛,免不了會落在白果樹上。時間久了,這兩棵樹也失去了以往的神采。

後來這兩棵白果樹再也忍受不了自己賴以生存的家園被破壞,但是又無能為力。最後決定離開這裏,到往別處生存。當人們發現時,一棵白果樹已經不見了蹤影,而另一棵白果樹則是跑到了離它原本位置幾十米以外的地方。村民大驚,這書成精了!竟然會跑,跑了以後孩子肚子疼還怎麼治療,於是經過大家夥商量過後,用大鐵鏈子把這棵沒跑掉的白果樹給鎖了起來。也許是這棵白果樹思念它的情侶,又或許是村民每日轟山的落石摧殘,還有石灰窯的刺鼻氣味的熏毒。漸漸地,這棵白果樹開始生了蛀蟲,枝葉枯萎。

媽媽說她小時候還專門跑到荊山村去看了這棵樹。生了鏽的鐵鏈鎖著一小截滿是窟窿眼的枯木,看著好不悲涼。

現在的荊山隻剩下比平地稍微高一點的石頭坡。人們為了利益破壞了自然環境,子孫後代再也目睹不了荊山的風采,留下的隻有空名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