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一個五六十年代蘇北農村的故事,那時的人窮,又沒什麼經濟來源,就靠生產隊裏每季分的農作物來維持生活,勉強糊口,可能現在好多人都體會不到那個時代人的心酸。
這天小鵬吃完早飯,小鵬媽讓小鵬背著半袋紅薯幹給他隔壁村的小姨家送去,他小姨剛結婚沒多久她婆婆就給她分家了,家裏什麼都沒有,都快揭不開鍋了。去他小姨那個村必須要經過一片墓林地,這是張村二隊的墓林地,在他們村是最邪乎的,經常會出現鬼打牆,人在幹活時被撒沙土之類的怪事。可小鵬才七八歲年紀,膽子也大,才不管那些呢,況且大白天的有啥。
小鵬穿著它那件破了不知有多少個破洞和看不出原本顏色的背心,下身穿了條皺巴巴的大褲衩,背著半袋紅薯幹晃晃悠悠的往他小姨家走。紅薯幹不太重,小孩子背起來也不算太吃力,但孩童貪玩,走一路玩一路,當走到張村二隊那個墓林地時,他聽見有小孩子的嬉戲聲。小鵬尋聲望去,隻見有一幫小孩在嬉戲打鬧,有的跟他一般大小,有的年齡稍小,還有的才剛會走路,有穿肚兜的,有光著屁股的。他在那看了一會兒之後想走,那群孩子這時看到了他,跑過來拉著他不讓他走,一幫孩子拉著小鵬和它們一起玩。
孩子之間有時不需要什麼言語就能玩到一起,沒一會兒小鵬就融入了它們的隊伍,和它們瘋跑,從這個墳包跑到那個墳包,也不知疲倦。小鵬這時已經想不起來他今天要去幹啥的事情了,滿腦子都是玩,非常開心。墳包跑膩了就又找了一個大大的墳包,把墳頭搞平,在上麵玩起了拾老羊的遊戲(蘇北徐州地區一種遊戲,在地上挖兩排每排各五個窩窩,要對稱,每個窩裏各放五子/石子或戀棗子都行,然後石頭剪刀布,誰贏誰先抓,直到這個人抓到有空一個窩時才能作罷,空一個窩的下一個窩裏就是他拾到的羊,有時還能拾到兩窩羊,就是有兩個間隔,如果連著兩個空窩,就是沒抓到,就要換另一個人抓了)。
別人發現小鵬時是下午兩三點鍾,被人家下地幹活的人看到的,看他坐在墳包頂上自言自語,於是就走過去喊他。問他坐在這裏幹嘛,他說和小夥伴在玩遊戲哩。張村的人也認識小鵬,知道他是哪家的孩子,見他渾身都是土的坐在墳包上也猜個七七八八了,知道他是遇到小鬼了,於是大聲嗬斥道:瞎跑什麼!不知道回家嗎!這一嗓子可把小鵬給吼醒過神來了,他不是要去小姨家送紅薯幹嗎?怎麼在這裏玩起來了。
後來那人把小鵬送回了家,把事情簡單跟小鵬媽說了一下,小鵬哭著跟他媽說他是被一幫小孩帶去玩的。到了晚上小鵬還被他媽揍了一頓,東西沒送成不說,人家二隊的墳墓地都被他搞得墳頭塌的塌,平的平。一聽說小鵬是遇到小鬼迷眼了也沒怎麼太追究,都是鄉裏鄉親的。
聽說子時和午時(半夜十二點和中午十二點)這兩個時間最容易撞見非陽世間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