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早就派人通知張魯,在漢中城西郊劃出一塊地來,建設英雄紀念地。而在漢中中心地段,也就是太守府附近,也劃出一塊地方,建立英雄紀念碑。
之後,戰死的英雄們的遺體運往西郊,而所有人的名字之後則會刻在墓碑之上。
做完這一切,楊修帶領著終將入城。
盟軍討董過來,自楊修等人離去,眾人也沒了繼續合作的心思,紛紛回到自己的老巢。至此,第一次討董聯盟雖然將董卓趕往長安,但卻沒能進一步,以失敗告終。
很快,一個月的蜜月期一過,各路諸侯開始了內耗,又是一個重新洗牌的時候,諸侯開始混戰了。
楊修自然不會放過如此好機會。既然選擇了漢中這個地方,下一步就是要先把整個益州都歸為己有,拿下益州,自己的實力就能夠跟原來的劉備一樣,至少有了很好的基礎。而蜀中這個地方,又是產糧之地,完全可以按照明朝朱元璋的方式,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漢中太守府,楊修坐於主位,兩側分別站著麾下文武官員。文官較為稀缺,張魯為首,陳宮次之,其下李恢、張恩還有負責情報的史阿,再後麵就是一些沒名氣的了。而武將這邊,典韋為首、華雄次之,其下還有周倉、崔進、石三等人。至於楊修的其他兄弟,作為其府中將,不適合出現在此。
“主公,益州牧劉焉垂暮之年,已然不能管理好這偌大的益州,其子劉璋更是毫無能力。如此天賜良機,當招兵買馬,一舉奪下益州。”陳宮有很好地戰略眼光,其想法此時也跟楊修一樣,於是建議道。
“如今劉焉為益州牧,我為漢中太守,其為我之長官,我如何能攻打他!這攻打長官的罪名可不小。如師出有名,我定拯救益州百姓與水火之中。”楊修也想拿下益州,可是偏偏師出無名。
“報,有聖旨到!”外麵又傳令兵前來稟告。
“看來,董卓給我們送好吃的來。”楊修嗬嗬一笑,說什麼來什麼,自己沒有借口,如果董卓讓自己成益州牧,不就師出有名了嗎?
一宦官手捧一卷聖旨,大步走向漢中府大堂。
“漢中太守楊修接旨!”宦官念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漢中太守楊修治理漢中有方,百姓安居樂業,為表朝廷對有功之人賞賜,特命楊修為益州牧,原益州牧告老回朝。欽賜!”宦官念道,然後笑眯眯地對楊修說:“楊益州,恭喜恭喜啊!”
楊修可受不了這宦官的笑容,上前接完旨之後,命人賞賜了一點財物,就把宦官給打發了。
“恭喜主公!”陳宮率先反應過來,有了這麼一道聖旨,自己主公甚至可以兵不血刃地拿下益州。
“恭喜主公!”眾人皆向楊修道賀!
“派使者即可與益州方向聯係,督促劉焉卸任。另外,史阿,再派幾路人馬,與益州各級將領、文臣聯係。特別是張鬆。”楊修開始部署下一步作戰計劃。
張鬆可是迎劉備的主要推動人,有他的幫忙絕對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