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後記(1 / 3)

大概文學係畢業的人,都想擁有一部自己的作品,倘能如願,平生無憾矣:一則總算不負當年所學;二則從此身有標簽,心無掛礙,於大庭廣眾中便可公然冒充斯文,於無人處盡可自矜自賞,假寐時便索性以書代枕了。

我也想寫點東西,但因整日沉湎於瑣事,每每開篇即擱,已拖遝多年了,後隨著生活的負累和惰性的加重,漸次遺棄,終至忘卻。鬥轉星移,寒暑易節,倏忽間自己不覺已年過半百了,回首往事,竟一事無成。每當攬鏡自窺,照見兩鬢斑斑,未免心中有愧;羞愧之餘,內心卻也鬱結了諸多的辛酸與無奈,自歎造化弄人,何曾半點由己!我隻得看淡一切,變得心灰意懶、消極遁世起來。我親愛的兒子,一個專注的暖男,回家探親時察覺了我的頹唐,勸告我說:“您不是學文學的嗎?可以試著寫點東西,那樣也許會充實些。”是的,我是漢語言文學係畢業的,再過兩年就要滿三十周年了,為了紀念這歲月,也正該寫點東西!然而許久不動筆了,突然要舞文弄墨,又談何容易?每次動筆,都覺得眼高手低,有時還提筆忘字呢。就這樣拿而又放的好幾回,遂歎息道:“陋室之內,豈棲鸞鳳?我非聖賢,哪堪立言?”於是棄擲殘稿,重新回到渾渾噩噩的狀態中去。我兒子自有其傾心的領域,況且人又走得遠,也就無從太過關注我了。唯有屋裏的女人,整天喋喋不休、喋喋不休地催促年近老朽的我學這練那的,她用意雖善,然所薦項目皆非我所喜好,硬趕著鴨子上架,令我索然無趣,不久便又“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時光就這麼無味、庸碌地逝去,我甚而設想好了各種可能降臨的謝世方式,習練一下如何才能永久地固住笑容。

後來,我有幸接觸到了一些曾經投筆從戎、複歸於平淡的人,他們好多已風燭殘年,然而猶存烈士暮年、壯懷激烈的豪情;我又見過烈士陵園裏那一座座墳塋,裏麵安葬著許多無名英雄,他們大都少小離家,為民族大義而殞命,然而至今卻依然無名無姓!他們魂歸何處?他們的遺誌該如何傳承?後來,我親身參與了為無名烈士尋親的過程,當烈士們魂歸故裏時,烈屬們那悲喜交集、聲淚俱下的場景,無不使人動容!一位令人尊敬的領導同誌感慨地說:“欠烈士的賬,我們永遠還不清!”這淳樸的話語,使我不得不重新思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烈士們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至今許多還無名無姓,而我們欣逢盛世,衣食無憂,還有什麼事情可值得計較呢?人生一世,總該見賢思齊,為社會做出一點力所能及的貢獻,最起碼也應留下一點有意義的、值得紀念的東西吧?

悟以往之不諫,知來日之可追。我於是沉靜下來,借閑暇之餘,伴孤燈之影,追昔撫今,略述見聞,聊敘感慨,鵬遊蝶夢式地編撰一些散漫文字,借以淨化自己的靈魂。可惜我是個俗人,整日埋於糠秕俗事,腹內盡是草莽,才情搜腸難見,最終難免下筆無文。幸而我自知言為心聲的道理,行文時總以敘事抒懷為要,而對於文采的枯槁早已漠然。如此斷斷續續、零零總總,終於勉強拚湊完成一篇。我的一位朋友瀏覽草稿後,乘興點評道:“若有充分耐心,讀來尚覺有點意味。像這等文字,雖非出自文人墨客之手,卻也是費盡心思、凝結心血而成,塵封太久,未免可惜,莫若率性捧出,以供那些喜歡世俗故事的人翻閱。”我素知真文人皆文明之人,用語一貫婉轉,從不忍傷害他人自尊,所以這讚語也難測存真幾許;況且我閑暇弄筆,原為酹祀英雄、淨化自我的,加之開手試筆,三日不彈、手生荊棘,本宜力戒炒作賣弄,所以並不為所動。後來他複提及此事,我推辭說:“像這類草根文字,土腥味十足,實在難登大雅之堂,若冒昧發表,萬一流落文壇,不啻班門弄斧、雀入鶴群,徒惹眾寫家恥笑。另,我自性耿介,不通世故,倘或因言獲罪,悔之無及!摯友間不要太過嘲弄。”他頗有慍意,正色道:“既是摯友,何來嘲弄?此書雖粗拙,然所述故事枝蔓跌宕,尚能引人耗時讀完,讀來便覺蘊含著善念。似此勸善之作,編撰成文已屬不易,況其文體還頗顯厚重,隱約給人以卷帙浩繁之感。再者,遑論其寓意是否高深,從一簞一瓢的人間煙火中,至少可以看見許多仁人誌士的影子,其高潔的情懷,足可令人撥雲見日。另,當今乃開明盛世,文化繁榮,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兼容並包,氣度恢弘!且本書主旨向善,即便言拙有失,亦如宋時韓琦所言:‘汝誤也,非故也,何罪之有?’毋庸多言,宜從速發表,以饗讀者!”他言之諄諄,極力攛掇刊發。我想不出什麼理由拂其好意,雖明知其謬獎過矣,然猶佯裝不覺,竟乘心動之機,試投文學網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