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軍政改革(2 / 3)

同時間,陸續發布的一係列法律更是讓三郡人體會到了變革的真實與保障。

首先是《商法典》,高勇充分利用自己是財經大學學生的先天條件,將自己那個時代有利於商業發展的法律條文加以變換就成為了符合當時社會生產力的法律,主要包括:合同法與稅法。第一次提出了契約合同的形式,它要求合同雙方要簽署經過官府和相應機構共同認可的規範合同。在總則的第一句話就明確寫道:隻有簽署了符合規定的合同才能夠受到官府的保障,合同雙方受相同的法律約束。除商業合同外,還第一次提出了用工合同。內容與現代的勞務合同一樣,主要是保障工人的合法權益,此用工合同得到了工會的全力支持,並且作為討價還價的籌碼,將罷工作為一種抗議形式而不是違法行為。此外還有零售環節的相關要求。稅法裏麵明確規定了幾種基本稅目的計稅依據和計稅原理,分為所得稅、農業稅、商業稅三大部分。而具體的細則要等到時機成熟後適時頒布。高勇首先在管轄範圍內僅開始對商人征收淨收入征收四分之一的所得稅。同時取消其他一切稅收。這就是說商人不用交城門稅、過橋稅等等雜稅。

其次是《刑法典》,高勇以當時的法律為基礎,加入了現代法律的一些自己比較了解的部分寫成,包括民法與刑法。高勇在這兩部法典中隱約透漏出人人平等和男女平等的觀念。特別是合同法和稅法,受到了商人的鼎力支持,合同法中規定了隻有在雙方平等自願的條件下簽訂的合同會受到政府的保護,並且政府有義務為商人討回失去的利益(為戰爭的內部正義性打下基礎)。民法則說出了個人財產包括土地神聖不可侵犯,甚至於皇帝也沒有權利(當然這一句是不能夠寫在上麵的)。因為保護自己或自己的財產而誤傷別人,無罪。同時亦規定每個人都有義務保衛自己的國家,告訴他們如果國家沒有了,也就沒有人再保護他們的生命和他們的財產。還規定遺產可以指定膝下一個兒女繼承,如果沒有指定則由長子繼承。為了減少土地兼並,高勇在民法中特意規定,凡土地買賣必須報官府備案,並且征收高達地價二倍的重稅。

另一方麵,為了促進工商業的發展,高勇決定將陶瓷、水泥、磚瓦、造紙、印刷、紡織的技術拍賣,這樣既刺激了本地工商業的發展,培養出了第一批商人階級,又提高了政府的稅收收入,同時大量工廠作坊的開工也吸引了大量的移民的加入。因為這些商人購買技術後亟需開工,由於工人稀缺,於是便向外地廣泛招工,這種行為就等於做廣告,那些知道這裏四年後幾乎免稅的政策的農民大量遷來,各種工匠也攜家帶口的來到了三郡。當然了,肯定有人會向皇帝打報告,畢竟大量移民遷徙就不是正常的。

在洛陽朝廷,司徒王允鼓動司農陳瑞、宗正劉虞以及太仆李皖三人利用上朝的機會聯名上書指責高勇在三郡圖謀不軌。司農陳瑞在朝堂上大聲說道:“啟稟皇上,據微臣的家丁打探,高勇在三郡私自處決大漢官員近千人,而且擅自篡改我大漢律令,發布所謂的民法典和商法典,這顯然是妄圖自立!”宗正張兆也添油加醋道:“不隻如此,據聞高勇更將郡兵進行私自整編,意圖不明!”漢靈帝劉宏看著奏章,長長的打了一個哈欠,懶懶的說道:“這麼說那個高勇是鐵定造反了?”“這…應該有此用意!”漢靈帝劉宏有些不高興,沉著臉看著地下跪著的三個人,說道:“應該作何解釋?高卿家在三郡苦心經營,使得三郡再無匪徒侵擾,烏丸再也不敢寇邊。至於說那私編軍隊你們可有誰見過?朕早已經派人打探,那些不過是組織起來抵抗外敵的百姓。現在三郡上繳的稅收占了幽州的一多半!朕問問你們有誰能夠辦到?”底下一片的沉靜。許久,劉宏繼續地說道:“看到別人有了一點點功績,你們就群起而攻之。而讓你們去治理的時候一個個躲得老遠。”

這個漢靈帝劉宏收了高勇的造紙術後發了一大筆才,還撈得了明君的讚揚,受到士林的吹捧,如今有人指責高勇他當然不能夠搬石頭砸自己的腳,自然不肯多說什麼。況且再加上張讓的巧舌如簧,說道:“陛下,有高勇這等賢臣鎮守邊疆,不但讓賊寇不敢窺視,揚大漢之威,更加召集流民農墾邊疆,使大漢北方清平,百姓衣食無憂。這些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隻應該表揚。”於是劉宏終於感覺到自己有著識人之明,如今再看看底下這些人,氣就不打一處來。“你們不是要指責高卿家有謀反意圖嗎?好,那就這麼辦,你們三個都給我到涼州去,隻要把那裏治理的像三郡一樣,朕就按照你們的意思辦了高勇!還不給朕滾!”

結果那幾個上表的官員都被罰了俸祿降了官發配到了涼州邊地做了太守。漢靈帝則因為有了做明君的感覺,加上張讓的說項,結果破天荒地給高勇發了一道聖旨,大意是表揚,說這種收留(ps:明明是鼓動,結果變成了收留!·#¥¥)無根之民是為國為民,還說以後三郡的軍政都由高勇一人說得算(ps:高勇早就這樣幹了!),並全權處理與外族的事務,如果攻下了外族土地,就作為高勇的名義封地。不過劉宏畢竟有些擔心,就叫張讓派幾個心腹到三郡看看。這張讓自然高興,有這麼好的摟錢機會怎可放過。於是就派了自己的幹兒子借著傳聖旨的機會前去巡查一番。這些人到了三郡除了吃喝就是索要錢物,高勇也是錢財器物多多的送,不過隻有一點就是不提巡查的事。很快到了返回的時間,這幾個玩的盡興的人才依依不舍的離開,直到出了三郡那張讓的幹兒子張昂才記起還有巡查的事……

張昂的回稟自然說盡了高勇的好話。這一聖旨名正言順的使高勇的三郡成為了東漢第一個特區。不過鄰近的公孫度卻是被氣得夠嗆,自己本來就人煙稀少的遼東郡人口也開始流向了三郡,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迫不得已這公孫度下令在連接兩郡的的道路上設立關卡,凡是說不出到三郡理由的、凡是看起來像要搬家的統統抓起來,甚至到最後隻有商人繳上相當的過路錢後才允許通過。這一係列非常措施勉強的製止住了人口流失。同時也埋下了高勇與公孫度之間戰爭的種子。

教育方麵,由於荀彧的全力督促,建成了4所小學,一所中學,一所大學。

這時的高勇自領三郡大都督之職,荀彧總管三郡內政,沮授為參謀長兼情報部長。到5月份,三郡有人口32萬餘人,其中近20萬都在玄菟。新軍也再一次擴編,新建5個團。到5月底,三郡共有一個重騎兵團,兩個輕騎兵團,兩個弩兵團,兩個重步兵團,兩個輕步兵團,一個工兵營,一個炮兵營,一個偵察營,一個特種營,外加兩個勤務團。作戰人員10000人,軍官250人,勤務團2000人,軍官50人。

看到郡城已經人滿為患,高勇決定建立新城。一是可以建立一座攻防一流大城市;二是可以以這座城市為中心修築發散型公路網,作為商業、政治以及交通中心,方便以後在東北的管理;三是工作量巨大,可以借此名義繼續招收大量的移民進入三郡;四是可以拉動內需,加快商業的發展,盡量用最短的時間將工商業規模擴到最大。在選擇新址時多少存有一點私心,畢竟自己是沈陽人嗎,於是這選址就在現在郡城的西邊,橫跨渾河,命名為奉天城。

於當年六月開工,設計城牆高為四丈五(當時洛陽城牆才高三丈五,後來有人報告給了靈帝,這一次靈帝認真了起來,馬上下了聖旨要求說明情況,高勇呢僅僅是將燒瓷工藝獻了上去,同時請求靈帝派遣使臣前來監督,並且說道如此高的城牆可以讓三郡穩如泰山。看到高勇竟然主動要求派遣監督人員,靈帝也就放了心。於是很快就風平浪靜了),采用鋼筋混凝土澆築。四門沒有采用當時普遍的開口方式,而是向內凹進約三丈,這樣利於防守,是十分經典的城門設計。城內挖掘了大中小三個人工湖,一是用來美化環境,二是防止水淹。城內分為商業區、住宅區、休閑區、行政區、軍營五大部分。主幹道寬三丈,其餘均為一丈五。為了趕在黃巾起義以前,高勇命人晝夜施工,工錢加倍。本來即便不付工錢,那些工人也是願意工作的,一是為了這位愛民如子的高都督,二是自己再也不用住在城外了。於是工程進度非常快,到九月底時,外圍城牆已經完工,城內交通網、上水、排水都已經完畢,並且一部分商人在城內設施完工後就開始建設店鋪了,等到外城完工時,店鋪也差不多建好了。此外還在遼西郡海邊開工建立秦皇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