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學校的路上,祁琰給遠在國外的江甄打了個電話過去。
那頭很快就接了:“喂,小琰。”電話那端的女人語氣溫柔地詢問道。
他開門見山道:“媽,你們下個月要不要回來一趟?”
祁琰沒說為什麼要讓他們回來。實際上,他在成年之後就鮮少向他們主動要求什麼。
祁東陽是個傳統意義上的嚴父。
不可否認,他是愛自己孩子的,但他同時也會擔心祁琰在優渥物質條件的灌養下長成一個不學無術、隻知道揮霍錢財的紈絝子弟。
圈子裏有不少孩子就是這麼養廢的。
但是祁東陽不允許自己的孩子也走上那條歪路。
祁氏的大廈是他辛辛苦苦,用了幾十年時間壘成的,一朝功成,那些鋼筋磚石裏浸滿了他的心血。
未來,祁琰必然也會接過他肩上的重擔,繼續帶領祁氏走向下一個輝煌。
他必須培養祁琰,不論是心性、修養、素質,還是能力、見識、手段,都必須達到一個合格的接班人標準。
當然,在祁琰十五歲以前,他確實也是這麼做的。
那些年,他覺得自己和別人家的孩子沒什麼區別。其他人上補習班,他也上,不過是家庭私教,還有在各個夏令營冬令營打轉,參加各種聚會,學習各種知識,難得的清閑時光是江甄偶爾帶他出去旅遊開拓眼界的時候。
那時候,他覺得自己就像一個陀螺,一直轉,沒有停歇的那一刻。
好在祁琰早熟,能理解他們的期望,也願意接受這些安排。
況且相對於忙碌生活,為掙碎銀幾兩的普通人來說,他的生活已經算的上是無憂無慮了。
十五歲那年是分水嶺。
十五歲之後,或許是因為祁琰一直以來的表現不錯,又或許是他們想要鍛煉他獨自生活,處理問題的能力,他們把祁琰留在了國內繼續完成高中學業。
每個月除了準時發放的生活費和難得的幾通電話,他們幾乎斷了聯係。
祁琰在那幾年沿著祁東陽給他規劃好的既定軌道繼續前進。
兒時埋下的那些種子在適合的土壤裏,遇到了適合的時機,終於生根發芽,長出了一棵外形可觀的樹木。
放在整片森林裏,這棵樹木或許隻在外觀上比其他的茂盛些許,肉眼看不出太大差別。但誰都知道這棵樹內裏是堅實挺立的,沒有被蟲蛀的痕跡。
之後的幾年也一直如此。
後來祁琰成年,進入大學,開啟了一個又一個的人生新階段。他對江甄和祁東陽的依賴也越來越小。
這棵樹苗似乎在風催雨折中長出了參天的樹冠,也可以開辟出自己的陰涼之地了。
有時候江甄會覺得內疚。作為父母,他們沒能盡到應有的義務,沒有參與到他每一個成長過程中去,這是不應該的。
但是祁琰對此也沒有怨懟,他很平和地接受了所有安排,並且也順利長成了他們期望中的模樣。
隨著年歲漸長,祁東陽身上原本的那股固執勁兒似乎也被時間衝淡了許多,對祁琰也不再提什麼要求。
唯一稱不上好的點就是父子兩人的關係算不上親密,要說什麼體己話就更是天方夜譚了。
甚至連江甄也很難打探到自己兒子心底的想法。
他們都知道彼此之間隔著一堵高牆,沒人知道它是什麼時候拔地而起的,但都親眼見證過它日漸高聳,直到把兩邊的視線完全隔絕不見,眼睜睜看著卻又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