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度過寒冬的新技術(1 / 1)

沈九過完生日第三天,汪直就又開始了他的忙碌工作。

沈九也有自己要做的一些事情,先前和汪直在街上訪查見到許多遊民,感覺今年的冬天許多窮苦百姓日子艱難。計劃著給貧苦百姓施粥,她今年賺了許多錢財,有能力可以幫助別人了。

沈九讓多福和二順去人伢子那又買了幾個雜役小廝,等如蘭姑姑回宮就帶著他們去城郊附近搭棚子施粥。

每日都煮好幾鍋雜糧粥和雜菜,她的大棚裏種了好多白菜蘿卜和芋頭,這些菜煮在一起隻放點鹽也沒多少成本,可以補充鹽分和維生素。來領粥的每人可以打一碗粥和一碗雜菜。

汪直對此很是支持,還派了一個錦衣衛去施粥現場周圍巡視維持秩序。

施粥的不止沈九一人,京城每年冬日都會有一些富人施粥,持續時間不定,可能少施幾日,可能多施幾日。

朔雪寒天,天寒地凍的,沈九在粥棚裏有燒粥的柴火還可取暖,粥棚外排隊領粥的人已經排了長長的一隊。

隊伍的紀律不用沈九操心,百姓會自發的排隊,不敢喧鬧爭吵,都怕惹惱了施粥的善人被趕走。

即使沒有錦衣衛也不會有什麼亂子,但沈九也沒讓汪直把人撤走,用不上拳頭和沒有拳頭是不一樣的,有錦衣衛在還可以防止出現什麼意外。

來巡視的錦衣衛,沈九都會請他們到棚裏一起吃點雜糧粥和雜鍋菜。雜鍋菜雖然隻放了鹽,但味道鮮美,而且冬日裏蔬菜難得,錦衣衛也很喜歡吃。

沈九每日施粥從午時開始一直到未時結束,共兩個時辰。沈九來了三日,每日看著在風雪裏排隊領粥的人,心裏十分不是滋味。

三日裏,從百姓的小聲閑話中,沈九聽到了不知幾次有人凍死了。

貧苦百姓隻有一件冬衣,家中的棉被也是不知道蓋了多少年的,身體不好的,老人幼兒,遇到夜裏降溫,可能就挺不過去了。

經過三日的思索,沈九腦中終於想到了一個能幫助他們禦寒的辦法,就是盤火炕。

沈九上輩子也是南方人,沒睡過火炕,但她是個宅女,在家裏不是看書就是刷手機,學到了許多雜七雜八的知識。

這日施粥結束,沈九帶著人回到家中,就馬上鑽進了書房,畫了一張簡易的圖紙。然後吩咐二順明日施粥時帶人去挖一些有粘性的黃泥到施粥場地。

二順應下沒問要黃泥做什麼,他家姑娘做事一向有章程,定是有什麼重要用途。

第二日,沈九帶著人來到施粥現場,已經有人在排隊了。還有不知道是誰幫他們撿好了柴火堆在棚裏。

小廝們一起燒火煮粥,二順帶人去挖土,沈九揚聲問:“各位父老鄉親,家在附近的可有土坯模子,還請借我們一用”

登時就有個老者從隊伍裏出來,“我有,老頭子家裏有,我現在就回家拿去,就在這邊這個村,一刻鍾我就給大善人拿來了。”

還有幾個半大小孩也說家裏有,跑回去拿了。

沈九高聲謝過他們,果然很快老人家就拿著土坯模具來了,“老頭子給大善人拿來了。”

還有那三個小孩也一同來了。

沈九接過模子,“老人家不必多禮,叫我沈道長即可。你們幾個也是這般叫我就好,現在粥還沒好,你們先等一會兒。”

先前排隊的地方有相識的人叫他們回去繼續排隊。

粥煮好後二順拉著滿滿一車黃泥回來了。

沈九指揮著他們脫土坯,有幾個領完粥的人吃完也過來給他們打下手幫忙,幫忙的人多了,一天時間就製好了許多土坯晾在那裏。

等到快吃晚飯的時候沈九才吩咐他們收拾東西回去。

汪直今日回到家,聽七巧說沈九還沒回來,不放心又趕到城郊接她,看到的就是沈九帶著一大堆人製土坯的景象。

沈九看到汪直來接她,雀躍地跑過去,“阿直,你來接我嗎?”

汪直點點她的腦門“這麼晚不回家,我當然要來接你。你這幹什麼呢,還打算親自動手在這建一個粥鋪麼。”

“先不告訴你,我現在還在試驗中呢,等建好了告訴你。”

不過幾日,沈九先前製好的土坯已經定型了。在幫忙的人群裏挑出幾個會泥瓦手藝的,二順把圖紙拿給幾人瞧了,然後一起在現場造出一個火炕來。

火炕砌成後,沈九安排雜役在炕裏燒上小火烤一烤,火炕也就完全幹了。這個火炕連著粥棚施粥的灶台,每日施粥的時候,把火一燒,這邊就熱起來了。

京城裏的消息向來傳得快,火炕建好的第二天,就有許多人來觀看這個露天火炕,沈九和雜役們也不自己動手了。

放出話去誰想學盤火炕自己挑著黃泥土來學,讓雜役指點他們。

沈九施粥的位置本來就在城郊空曠處,先前製土坯也是在路邊的空地上,不會擋住道路。

可是這幾日學製土坯的人多了起來,秩序就有點亂亂,即便二順這種慣會管理人的也抵不住群眾的熱情。這火炕早學會一日他們就能早一日用上,家中有體弱的就多一分機會熬過這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