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幼童俘虜(1 / 1)

成化元年,十八歲的成化帝朱見深於正月初七祭祀太廟,麵對他父親留下來的爛攤子決心要勵精圖治,改變大明的積弱局麵。

首先擺在他麵前的就是由於他父親朱祁鎮後期朝政非常混亂導致的全國多起大規模叛亂。到現在廣西的叛亂已經演變成了兩廣的叛亂並且叛軍已經打進了湖南。同時,四川和寧夏也出現了好幾萬人的叛亂。對蒙古和建州女真的作戰也連連失利。

成化帝先是把北方九個邊境重鎮的主將換成北京保衛戰中有功的將領,集齊國內的兩支軍隊挨個平叛。

成化元年正月十六,都督同知趙輔為征夷將軍,僉都禦史韓雍讚理軍務,征討廣西叛亂瑤民。同年十二月,韓雍於大藤峽大敗瑤民,先後摧毀柵寨三百二十四個,活捉侯大狗及其同黨七百八十餘人,斬首叛軍三千二百餘人,戰鬥中墜入水中淹死的叛軍不計其數。餘下叛軍的幼兒幼女俘虜回京入宮為奴,這其中,就有一幼童名為汪直。

時年汪直年僅五歲,長相俊逸,聰慧早熟。他現在在跟隨軍隊回京的幼童俘虜的車上,好幾個人擠在一輛木頭車上,這還得是那些士兵挑出來的年紀五歲以下而且身體健康的小孩才能坐這種用來拉貨的木頭車,還是輪流坐的,上午坐了下午就得走路換另一批小孩。

汪直剛好五歲長得清秀,管他們的原本送糧草的士兵心有不忍就讓他擠上車一起坐。其餘大一點的孩子都是拿繩子拴住腳按順序連在一起跟在馬車後麵走著,身體不好的半路就死了,士兵督促著大孩子在路邊挖個坑埋了就完事。

在小汪直的記憶裏,他的母親很好看很溫柔,總是抱著他,他的父親不常在家,每每回家便能給他割到碎肉吃,家裏貧窮能吃到點肉末都是很不易的。他隻知道他父親在外麵應是跟人一起打架,跟誰打他就不知道了。

今天早晨,他母親把他塞在床底下讓他別出來,出去後就再也沒回來,不久就有人踢開門闖進來,一腳就踢翻了他們家那簡陋的木頭床,然後他就被人提起來拖到一塊空地上。

在那露天的空地上小汪直很害怕,他的眼淚不停往下滴,但是不敢哭出聲,周圍都是跟他差不多大的小孩,全都害怕地大哭,哭的鼻涕眼淚都出來。

小汪直似乎從小就比別的小孩聰慧,他娘親也說過他說話走路都比其他孩子要早,周圍的大娘也很喜歡他,都誇他聰明好看。他聽到爹娘夜間說話,要不是家裏這樣,一定送他去讀書,他定是能做大官的。

看守他們這些小孩的就隻有三個士兵,看起來氣勢逼人,小汪直一邊默默流淚一邊默默觀察他們。他們就是所謂的大官嘛?小汪直的心裏隱隱約約地感覺到他母親回不來了,父親也回不來了。

小汪直心裏大概知道他父親做的事不好,不然為何他們一家要逃命,也大概知道他父親與人打架該是打輸了,遭到人家報複了。但是小汪直心裏還是認定他的父親是好人雖然他不明白為何他父親要去做不好的事,或許大概是為了養活他吧。

想到這小汪直的眼淚流的更大顆了,他把頭埋到膝蓋裏,喉頭終於堵不住聲音嗚咽了起來。

看守的士兵沉默地看著這些小孩,他們三人都注意到了汪直。這個小孩長得眉清目秀,雙眼靈動,看著就覺得應該是個機靈的小孩,可惜是個俘虜,留他一命是要進宮做宦官的,也隻能可惜他命不好了。

一會,伍長來了,甩了下鞭子,衝小孩吼道:“都不許哭了,再哭的就用這鞭子打他”。看孩童都安靜下來接著說道:“你們的爹娘老子叛亂都已經伏法,朝廷可憐你們年幼無知,免去你們的死罪,你們乖乖跟著老子們上路回京,入宮為奴伺候貴人減去你們的罪孽。路上聽從老子們的安排,要是不聽話就別怪我們手狠。”

就這樣,這些不滿十歲的俘虜踏上了去京城的路。

小汪直在路上很堅強,很少哭,士兵給他什麼就吃什麼,一定要將肚子吃飽才能跟上隊伍,娘親說過,能將肚子填飽就是人生的第一大事。

小汪直很聰明,知道看管他們的士兵被小孩子哭的磨得煩了,他會主動安撫那些小孩,即使他自己也很害怕也想哭。但是這些小孩再哭下去士兵會打他們甚至減少給他們的食物。

小汪直的年紀在幼童裏不是最大的,但是他很可靠,會主動安慰別的小孩,哄他們不要哭。士兵也很滿意,這樣他們會清淨點。士兵會把相對好的食物分給汪直還會不明顯地多給他一點,那些小孩子也很依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