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序】北約擴張曆程(1 / 1)

1949年4月4日,美國、加拿大、冰島、比利時、法國、丹麥、盧森堡、荷蘭、挪威、葡萄牙、意大利、英國等12國在華盛頓簽訂北大西洋公約,北約正式成立。

1952年7月,希臘和土耳其加入北約。

三年後聯邦德國加入北約。

1982年西班牙加入北約。

20世紀末,捷克、匈牙利、波蘭加入北約。

2004年羅馬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斯洛伐克、保加利亞、斯洛文尼亞紛紛加入北約。

2009年北約繼續擴張吸納了阿爾巴尼亞、克羅地亞。

2017年黑山加入北約。

2020年北馬其頓加入北約。至此北約成員國增加至30個。

2022年欲東擴至烏克蘭,芬蘭,瑞典,格魯吉亞。

同年2月24日,俄羅斯宣布針對烏克蘭展開特別軍事行動……

“專家預測俄羅斯股價將會大幅下跌。”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軍事集團宣布對俄羅斯發起經濟製裁。”

“北約停止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西方國家燃氣費大幅上漲。”

“俄羅斯某輸氣管道被炸毀,燃氣價格持續上漲。”

“俄羅斯彙率上漲,股價上漲,人均GDP上漲。”

“沙特與伊朗握手言和。”

……

隨筆:

2026年11月28日 星期六 小雨

這些都是自從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的真實新聞。由於西方國家長期以來忽視俄羅斯的國家安全,北約肆意東擴,致使俄羅斯為了自身國家利益向烏克蘭發動戰爭。而這一舉動似乎也正中美國下懷——通過一場代理人戰爭拖垮俄羅斯就像拖垮前蘇聯一樣。

戰爭爆發的第一時間俄羅斯便變成了輿論的眾矢之的——一個主權國家對另一個主權國家發動的侵略戰爭是不正義的。

所以有多達數十個國家進行援助烏克蘭,並聲討俄羅斯。 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軍事集團率先發難對俄羅斯進行經濟製裁。不過正如上文新聞所報道的那般,這次經濟製裁戲劇化地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最大的受害者可能還是那些製裁者本身。也使得美國在國際上的威懾力、影響力減小,給了沙特與伊朗和解提供了一個完美的契機。

對此相當一部分媒體和學者展開了有關於美國最後底牌的討論和預測——是把寶全壓在烏克蘭身上一鼓作氣壓垮俄羅斯;還是集中注意力與中國競爭?這很有可能關乎到俄烏戰場的局勢轉折,或是改變世界格局一次可能。

我不得而知。時間不早了,晚安。

“2026年11月29號 星期日 大雨”

“美國宣布將為烏克蘭提供非常規武器”

“《原子科學家公報》宣布將“末日時鍾”撥快30秒,我們距離「末日」隻剩最後20秒了”

沒想到昨天還在困擾所有人的問題,這麼快就有了答案。而全世界都沒有想到美國會用如此激進的手段來打壓俄羅斯,並紛紛表示擔憂,進行勸阻。

就在我愣神的那會兒功夫中,防空警報響了起來,電視開始插播緊急新聞“請所有人立即尋找就近的防空洞,準備好充足的食物和水源,防備核打擊……”

我嚇得一激靈馬上套上外套準備奪門而出,但令人意外的是,外麵安靜的可怕,而我的房門被鎖死了,沒有任何辦法可以打開,就好像鬼打牆一般。我絕望地癱軟在地上看著遠處的光點迅速向我靠近……

夢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