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再定一計(下)(1 / 3)

郭德綱先生在講單口相聲《濟公傳》時,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貞女失節不如老妓從良”,意思是一個人做了一輩子壞事,到最後臨死做了一件好事,那麼他是天下第一大善人;一個人做了一輩子好事,到最後臨死做了一件壞事,那麼他是天下第一大惡人。

諸葛亮寫信的當口,王成卻玩味起諸葛亮適才那句“若無意外,定然如此!”的話來。

於是,待諸葛亮寫完了信,亦整理完自己思緒的王成,便又問諸葛亮道:“軍師剛才話中還預有意外,但不知是何等意外,可否致命?”

諸葛亮聞言,皺了皺眉,道:“龐統用計,孔明倒可略知一二,其若認定主公已死,且得王方李蒙許諾後,必勸劉備先定洛陽,再取長安。然若此計填不滿劉備的胃口,則漢中危矣!”

王成不解諸葛亮之言,直道:“還請軍師細解!”

諸葛亮道:“若局勢大優之下,劉備急功近利,欲兩線作戰,除使一軍去取長安外,再令一軍直插隴南,去攻陽平關;同時,教張飛出兵葭萌關,兩麵夾擊馬超,則漢中之事難定!”

王成聞言,一皺眉,訝道:“如此,則此番除棄襄陽之外,更兼失漢中之險,尤陷孟起於危地。稍有疏忽,我們偷雞不成,更不止要蝕一把米了!”

諸葛亮聞言,堅定的道:“所以,我們還要為今番之計加一道保險!”

王成知諸葛亮又有連環之計,便道:“如何保之?”

諸葛亮道:“劉備葭萌關所倚仗者,除張飛之勇武外,還有徐庶的老辣沉穩。今張飛雖是難去,但若調走徐庶,則劉備亦不敢讓張飛獨自蠻幹!”

王成聞言,又是狠皺起眉頭來,疑道:“徐庶乃劉備親信,自劉備為平原令時,便即相隨。豈是我們說調便能調的?”

諸葛亮道:“所以要一人幫忙!”

王成急問:“找誰幫忙?”

諸葛亮答:“神醫華佗。”

王成實有點大惑不解的問道:“他老人家一個江湖遊醫能幫什麼忙?”

諸葛亮又開始賣關子的說道:“主公莫急,到時我自然說清;走,我們去找老神仙聊聊!”說著,諸葛亮挽起王成來尋華佗。

.......

欲求人辦事,實是不好直說。於是,到得華佗的住處,王成先按諸葛亮的意思,開始和華佗攀談起來。

王成、華佗言語之間,諸葛亮、呂布相陪左右,貂蟬亦奉上茶來。

其實,自王成於當陽的蜀陣逃歸後,心中便早有許多問題想於當麵請教華佗,隻是未遇恰當時機,如今可稱“正好”!

“老神仙,不知奉先如何得成您之義子的啊?”王成問道。

華佗聞問,娓娓道來一段故事——“既然王上此番問了,那老朽便細細講來吧!我和江南的於吉於老道是多年的摯友,曾多次詢其借過《太平清領道》來看,但這老摳門門戶偏見極深,始終不肯借與我看。後卻突然尋我,說是可以把書借與我看,隻不過要我應他一個要求——赴去西北,遊醫一年,如遇王上有難,當立即施以援手。原本,我以為他隻是故弄玄虛,覺得屢次拒我要求心內有所不安,故想找個台階下一下。不想,老朽應求,遊醫西域時,恰逢王上西征;彼時奉先為火所傷,故才能救其性命。”

聽到此處,王成心中不由憶起也許已然九九歸真上天為仙的於吉。

華佗續道:“雖於天數之道,我並不十分篤信,不過同這裝神弄鬼的老道在一起混的久了,也略通得幾分相麵之術。初觀病榻上的奉先,隻覺其生有‘烏鴉之相’,乃‘夜叉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