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英把桌上的身契拿起說道:“我把你這奴婢收了,就等於你是我的人了,我命令你馬上坐在我身邊。”冼二妹盯著冼英手上的身契說道:“那麼我聽姑婆的。”她嘻笑地湊近馮英,在她身邊坐下。
冼英問道:“二妹近來你阿公身體可好?”冼挺年齡已經九十歲,無論怎樣也是風燭殘年了,但冼挺畢竟是煉武之人身體保持不錯,加上家族人都遺傳基因,依然強健地看守著珠崖、儋耳(前南梁州),還推廣自己的妹妹冼英,也被當成戰神,受到尊敬。(冼英也保持這一家族基因,身體強健支持到後來的隋朝初,九十三歲的高齡依然安撫嶺南溪垌)
冼二妹向姑婆答了冼挺的身體情況,和家族中的一些問題,突然探身向前,一把搶了冼英手上的身契。
冼英:“丫頭,你幹什麼?”
冼二妹:“姑婆!我是仙姑的人,這身契你不能拿。”
珠靈一臉黑線。
冼英哈哈一笑,道:“丫頭,難道你真的要為奴為婢?姑婆給你版籍不好嗎?”
冼二妹說道:“姑婆,你就不要騙我了,你給我版籍,我不就變成你的戶民了?那麼我怎去梁德?”冼英又哈哈大笑,想不到這丫頭,什麼都知道。
其實俚僚戶籍製度,作為珠官縣的冼二妹這個官二代,豈能不知,一般官府的人員,有官府開出的傳牒,盡管珠官多是無版籍的蠻䗺,但也有一些拿了身份的大䗺商,要拿版籍去辦理通關傳牒進行經商,奴籍的仆人憑身契跟主人過關,傳牒不好辦理,如果是一般民籍,要找鄉證裏長,再送縣丞審批縣令蓋章,才發路引,相當麻煩。冼二妹拿了身契,隻要跟著主人走就行了,盡管如此,冼英是洞悉冼二妹心思的,到了梁德,隻要冼二妹願意,珠靈隨時可把她轉為民籍的,其實也有很多俚僚人不願轉成民籍,原因是避開那賦稅的束縛。
冼英向冼二妹詢問了一些珠崖郡的情況,和外甥冼黎的情況,其實冼英與冼黎一家也沒什麼見麵,每次巡察珠崖郡、儋耳郡時,也是與冼挺這兄長說話,冼挺的後輩是不怎麼深刻交談的,對於外家所謂一代親,二代表,三代了就是說這種情況。
但冼英這個姑婆,對著冼二妹的熱情,也就讓冼二妹感動不已,珠靈心中卻是另一種想法:這個老太婆也真是人精了,這會把著外甥女,就要在自己身邊安插一條線眼,這與陳佛智一樣的操作,就不知前身當初是怎樣想的,那時是一個無官無職的精神領袖,也許無所謂,但被陳佛智算計成梁德郡夫人後,就是一個被別人插手的郡守了,分分鍾被別人拿捏的心情多麼不爽,陳家和馮冼家族對梁德的插手,是到了入唐以後,兩家分別主政過梁德,給談殿日後重大的打擊,這是曆史,珠靈當然不能說破,隻能給自己的銅鼓堂傳承作日後考慮。
在海昌郡停留了幾天,主要是等造船坊打造兩艘內河帆船,無論如何,珠靈是要開通海昌至梁德這條水道的,珠靈這一想法,其實是有點異想天開了,梁德的船板才放到海昌郡,按造船正常程序,船板是要經過水泡去蟲陰幹的,起碼要一年半載的光景才可造船,珠靈畢竟不是造船匠人,不明白其中的工序,但是並不是影響到珠靈玩小聰明,海昌郡船坊的灘上,有兩條先前高興郡訂下的內河商船,正在用桐油油漆試水,桐油灰補縫後,漆過十數遍,一條新船就可以下水航行了,這是馮暄訂下的兩條新船,高興郡守馮暄也來到了海昌郡準備提取,被珠靈捕住了,以試航的借口,生硬被借去了,珠靈還邀請馮暄一起去試航。馮暄為了更多地要到梁德的木材,不得不答應了珠靈的要求,剩下的幾天,珠靈帶著談殿和眾兵士,在海昌購買精鹽和藥材,也不知從那裏弄來了一批硝石和海外進口的硫磺,以藥材的名堂與海船商人搭了線,並商談了日後的交易方式。
其實珠靈也無其它想法,相對政務來說,梁德的俚僚人能正常生存,才是正道,誰人統治不是統治嗎?隻要對梁德人的生存放在心上,才是最好的統治!